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临近年底,盘点得失,2005年全国报业的经济状况令人担忧,报业广告经营额大幅下滑几成定局,个别报社甚至已经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2.
以2005年为拐点,中国报业转入慢车道。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报业似乎显现强弩之末的颓势。去年的世界报业大会和世界编辑论坛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亚洲市场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国一枝独秀,无论是报纸的数目还是总发行量,都稳居全球之冠。然而,一些业内专家却洞察到报业的窘境。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不仅是都市报的冬天,也是整个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的判断;接着,他接受笔者专访时,指出报纸进入“冬天”的深层原因在于新媒体的崛起和冲击,并由此提出“报纸的冬天将相当漫长”;随后他发表了《中国媒体大变局》的长文。一年过去了,吴海民社长在今年又作出了“报业的衰退期已经开始”的判断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07,(8):48-48
2006年中国报业经营收入持续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2006年中国报业的广告经营额为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6.6亿元,增长百分比达22.1%,增幅之高位列各传统媒体之首。在各报业集团中,目前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的有18家,其中超过20亿元的有7家。  相似文献   

5.
张铭 《新闻窗》2007,(2):22-23
2005年,《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发表了《媒体变局:报纸的蛋糕缩小了》一文,在纸质媒体圈中引起诸多争议:报业的寒冬真的来了吗?报纸在30年后的某一天真的会消亡吗?曾经辉煌的“报人”称呼真的将渐渐黯淡吗?  相似文献   

6.
孔惠  陈京晶 《新闻窗》2007,(5):106-107
近两年来,面对以网站、手机、楼宇广告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冲击,经历了2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报业广告面临衰退。据最新统计,全国报业广告经营额在2006年前三个季度仅增长了5.52%,又一次低于全国GDP的增幅,而且低于各类媒体广告的平均增幅,更是大大低于新媒体广告的增幅。广告收入的急剧下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前报业,不管我们持"冬天"的悲观论调也好,还是抱"春天"的乐观理由也罢,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受新兴媒体冲击和其它一些因素影响,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中国报业处在一个重大的"拐点"上.  相似文献   

8.
报业“拐点”中都市报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二伟 《新闻界》2006,(3):83-83,77
2005年被称为中国报业的“拐点”,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据中国人们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抽样统计,国内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平均跌幅超过15%。①作为平面媒体主力军的都市报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很多过去经营状况良好的报纸今年惨淡经营、入不敷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②关于都市报生存危机及其发展走向的讨论不绝于耳。一度风光无限的都市报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遭遇如此尴尬境况?能否走出目前的困境、延续辉煌?困扰都市报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调整之年,也是进入市场化改革、产业化发展新阶段的过渡期。回顾全年报业市场的总体发展态势,可谓喜忧参半、竞争激烈、有退有进、走势明朗。持续高增长多年的全国报业出现了增长率的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再加上全球报业的整体滑坡态势,引发了不少人士关于报业已成“夕阳产业”的忧思,“报业寒冬”、  相似文献   

11.
受新兴媒体冲击和其它一些因素影响,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传媒的五大变局传播模式多元化除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外,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6年第3期发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范以锦的新说:《我不赞成‘报业寒冬论’》。 范以锦说,如果硬要说“寒冬”,也不过是“倒春寒”,是暂时的。2005年,不少报纸的利润降低,广告收入下滑是现实存在的。但我们应该看到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赵准 《新闻记者》2015,(4):86-90
报业“寒冬论”,源于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报业广告持续大幅下降。2014年都市生活类报纸多个支柱行业广告出现断崖式下滑,拉动广告整体下跌,报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报业“寒冬”原因究竟何在,“新常态”下报业如何走出困境?本文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如果硬要说“寒冬”,也不过是“倒春寒”,是暂时的。2005年,不少报纸的利润降低,广告收入下滑是现实存在的。但我们应该看到本质的东西。报纸利润降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原来的广告重点客户像房地产、汽车的广告投放减少  相似文献   

15.
<正> 新生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第一,地铁发行量第一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骁勇善战的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应"报业消亡论"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衰落论,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报纸"拐点"的常态化,以及新媒体介质更迭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未来,并指出所谓转型不能规避衰落的论断根源于转型的"技术化"和"利润化"误区,只有抓住"报纸—读者"关系这一本质,转型才找到了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逸星 《新闻窗》2010,(1):92-93
2005年,整个报业前三季度广告收入低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整个传媒业正面临一个拐点。2008年始,新闻纸价格连涨,报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此态势下,报纸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说,到2036年或2044年就消亡了?  相似文献   

18.
范军 《新闻战线》2012,(9):51-52
近年来,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使报业在与新媒体竞争的步步"示弱"中雪上加霜。2012年上半年绝大部分报媒广告呈不同幅度下降,这或许预示着中国报媒广告将以当下的时间节点为"分水岭",进入  相似文献   

19.
吴海民 《今传媒》2005,(12S):18-39
目前,报纸面临的问题比答案要多。 中国都市报研究会的《南京宣言》回应网络进攻,是报业危局的开端还是拐点? 新媒体的壮大是否意味着报纸原有市场的重新洗牌? 似乎所有的信息都指向报业的危机和困境,“危言耸听”并非空穴来风。 “新媒体”一时的春色无边伴随着部分传统报纸经营的大幅下滑。全球媒体的不断演变,包括非传统新闻媒体的出现,意味着对于任何一家报纸来说,经营模式将面临突破,原有的生存发展空间和盈利标准将随之改变。 面对新的形式,有人乐观有人焦虑有人彷徨,南方报业老总范以锦说:我不赞成报业“寒冬论”;《京华时报》老总吴海民说,中国媒体面临大变局…… 在未来几年内,围绕报纸生存的问题,争论会越来越激烈。但是总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必须接受:变化无时不在,一种运营模式不可能永恒。 明天报纸还会存在吗?走向微利还是整合新传媒?很多报人已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简单的是与否的回答似乎已经没有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史薇 《传媒观察》2007,(11):9-10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发达、新媒体发展迅猛的欧美国家的报业发展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遇到了“拐点”。然而,与报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门户网站、户外媒体、楼宇视频等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有必要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分析研究报业发展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我国报业发展的现实出发,提出我国报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