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晓友 《收藏》2012,(11):86-87
古代花钱和银饰是历代民俗及时尚的缩影,有“铜雕”“银画”之美称。人们佩带这类符合自己愿望的吉祥图文饰品,是希望自己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2.
陈斐华 《收藏》2014,(4):103-103
花钱作为古钱币的一个衍生品种,按其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无大类,可作为佩饰、吉庆、卜卦、殉葬、  相似文献   

3.
严志清 《收藏》2014,(8):89-89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于是,人们便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驱除五毒的肚兜,缝制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图驱邪辟恶,祈求平安。民俗中也有给孩子佩戴"五毒花钱"的习俗。笔者曾见过一枚十分精美的"驱邪辟恶"五毒花钱,直径50毫米,厚2.8毫米(见图)。  相似文献   

4.
李将 《收藏》2008,(2):121-121
花钱是民间对所有不作流通钱品的统称。收集、鉴赏和研究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古代民俗文化,特别是对了解地域性的民俗民风有着宝贵价值。在笔者收藏的花钱中有一枚双面图案的龙凤花钱,颇具代表性,也较少风。  相似文献   

5.
吴旭 《收藏》2010,(4):143-143
潮汕地区虽分潮州、揭阳、汕头三市,实系一脉,其先祖均来自中原。由于远离中土时间太久,其性格、语言、风俗乃至信仰和思维方式都大异于发源之地。在潮汕地区,其信仰崇拜也如三市的语言一样,大同而小异。潮汕人有一俗话“庵埠老爷大细目(大小眼睛)”,从侧面说明同为潮汕人,但各地庙宇所供奉的神明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杜晓俊 《收藏》2014,(3):68-69
作为“五毒”花钱的一个门类,面文“再月初五”(图1)、“五日午时”(图2)、“五月五日午时”(图3)、“午日午时”(图4)背“五毒”图案的民俗钱在郑轶伟主编的《中国花钱图典》一书中多有收录。此类花钱散见于各大钱谱和民俗书籍。  相似文献   

7.
周文昭 《收藏》2012,(2):106-107
花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民俗钱等,为非流通货币。自秦汉以来铸行不衰,用以迎祥纳瑞、驱凶辟邪、平安祈福、观赏把玩。根据花钱的文意和图案,以及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各种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纪念品。  相似文献   

8.
王军  苏诚安 《收藏》2009,(6):120-121
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板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称其为古代袖珍“铜版画”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9.
徐浩楠 《收藏》2021,(3):39-41
有一类钱币,几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材质多样,形状各异,纹饰粗细不一,但它们并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从历代泉谱给这类钱币的分类来看,被归为非正用品,并被称为“厌胜钱”或“压胜钱”,现今统称为“花钱”,也有人称之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10.
宋康年 《收藏》2010,(2):147-147
中国古代花钱其钱文和纹饰虽有繁简,但内涵富有哲理,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民俗观等。如“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在旧时学子心目中始终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人生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耐住寒窗苦读、科举考中,才能获得金榜题名,乃至高官厚禄。这枚清代所铸“状元及第”背穿上“福”字和穿下鹿纹大花钱,就是这类题材在花钱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