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匈奴的谶歌》收录的,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张承志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大部分散文作品。张承志,原籍山东济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放牧四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历史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现均退职,为自由作家。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以来,分别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若干届全国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 ,我们的文学无疑会有雄浑壮美的诗篇 ,会有鸿篇巨制的小说 ,那么散文呢 ?我想也应有它的作为。最近 ,读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抒情散文《太阳之歌》 ,就使我对散文的这种审美期待获得了满意的回答。当今文坛散文热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通常见到的多是那种精短的生活散文、游记散文、人物散文、随笔式散文、文化散文 ,甚或是所谓“小女人散文”。当然 ,这些形态多样的散文也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 ,自有其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 ,像作家沈世豪笔下的《太阳之歌》这样大气 ,这样燃烧着时代激情 ,这样…  相似文献   

3.
《论语谶》是汉代谶纬依附于经典的产物,其内容不仅包括对孔子的神化和对《论语》经文的神学性解释,而且包括大量的天文地理、古史、神话、符瑞和谶语,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占星术数、神怪妖异的内容,这些东西虽“颇近荒怪”,但也不是毫无价值。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风俗、迷信和社会思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荒诞不经,就予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4.
读出散文的散文味,去读林语堂的广博,去品谢冰心的清新,去了解陆蠡的自我剖析,去感悟史铁生的艰难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赏散文真纯的美。  相似文献   

5.
金殿中 《文教资料》2006,(26):62-6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即人物对比、意象对比和场景对比,并具体分析由此带来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6.
龙鸿发 《教师》2010,(1):71-72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行文似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叙事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流淌在文字间的情似鱼流于水间,可扑可捉,却又难扑难捉。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所存。有人说,散文难写,散文更难读;其实,只要你拽住了散文的情,就领悟到了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太阳之歌》一书 ,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而组织出版的一部长篇政治抒情散文。此书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研究后确定为全国 10 0种“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80年来的光辉历程 ,歌颂了党在 80年历史进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是一部弘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讴歌改革开放主旋律的作品。全书以大量鲜活的历史事实和深刻的历史分析 ,表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光明灿烂的未来”的主题。作者在认真披…  相似文献   

8.
民俗机制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作用。张承志的《黑骏马》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主要是民俗生活的成功描写 ,具体表现在 :(一 )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 ;(二 )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蕴涵了19世纪文学作品中朴素的生态思想。其中的名篇《我自己的歌》更是以自然为背景,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兼收并蓄,营造出涵盖人类、自然和神性的不朽"自我"。这种"自我"已经初步透露出20世纪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生态自我"的萌芽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之际 ,厦门教育学院沈世豪教授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散文《太阳之歌》已于近日出版 ,该书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并通过了今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初选。面对浩瀚的历史长河 ,作者选取了党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片段 ,以蘸满激情的散文笔调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 ,审视和拷问历史 ,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跌宕多姿的历史画卷。《太阳之歌》将散文体裁与党史写作相结合 ,是一部文史结合的佳作。本期推出《太阳之歌》专辑 ,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  相似文献   

11.
唐诗扬 《考试周刊》2013,(79):24-25
目前,我国的生态纪录片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以《森林之歌》为代表的生态纪录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拉开了我国生态纪录片的序幕,填补了我国生态纪录片史的空白。文章以《森林之歌》的视听语言为基础,归纳和总结了《森林之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炜是个大自然的歌者,长期思考人生与自然,是一位最具生态意识的小说家。特别是《刺猬歌》,渗透着浓郁的生态思想。他通过描绘自然的灵秀以及与人的和谐关系,讴歌自然;通过工业技术批判和欲望批判,探索生态危机的根源;通过回归自然,建构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散文《寂静的春天》表现的生态思想,认为蕾切尔·卡逊在作品中指出滥用化学农药是引发严重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表达了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寂静的春天》是科学话语与散文话语跨学科结合的产物,对中外生态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唱自己的歌     
是音符就勿忘奏鸣.是激流就别忘咆哮。御望动松,你感到自己的脆弱;驰目大海,你感叹自己的渺小;欣赏鲜花,你感叹自己的暗淡。  相似文献   

15.
年级:一年级教材:人音版试用教材第二册课题:第七课《大海的歌》课型: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思路: 以学习演唱歌曲《海》为主,从感受情绪入手,围绕着唱歌曲  相似文献   

16.
长篇生态散文《毛乌素绿色传奇》是作家肖亦农生态思想的集中体现。肖亦农立足于鄂尔多斯大地,以毛乌素沙漠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变迁为书写对象,展现了鄂尔多斯人重建毛乌素沙漠生态的艰辛历程。《毛乌素绿色传奇》不仅表现了万物平等、关爱生命的生态伦理,还表现了作者的生态忧患意识以及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生态理想的渴望。作品是一部绿色英雄的传奇,更是一曲生态理想的赞歌。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歌     
第一朵桃花在新春的钟声里绽放,冬天的寒柳被谁带走?在这个平等的季节,谁的眉头舒展成无边的希望?谁的微笑灿烂成融融的阳光?还有那解冻的雪水,为谁洗濯污垢的脸庞?  相似文献   

18.
九月的歌     
岁月的长河蜿蜒流淌,穿越荒漠,冲出沼泽,在风的护送下,在雨的陪伴中,一路奔波,一路风尘,无休无止地漂流而下。  相似文献   

19.
张承志的文风如铁,慷慨硬朗,笔下的男子汉很多,《春天》讲述了乔玛阻截受惊马群,防止它们在暴风雪中冻死,与暴风雪搏击的故事。小说赞扬了真正的男子汉,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代价,最终战胜恶魔,揭示了爱情是其超越自我的力量源泉。张承志的小说中有一种民族之魂,是一种民族的精神性格,受苦是生命的实体,也是人格的根源,因为惟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正因为此,奶奶淡漠了死的背后暗含着她的隐痛,也更坚定了生的希冀。神秘的驼背老人的独语,揭示出春天所隐喻的内涵和包孕的深远意旨,承载着张承志的理想主义,里面藏着他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热爱。用一种开朗的、进取的、散漫的态度看人、看社会,淡然地忍受历史造就的缺憾和内心尚未平复的创痛。  相似文献   

20.
徐蕊 《现代语文》2009,(7):123-124
张承志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黑骏马》中他用超越性的眼光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忍受失落的悲伤和精神无归属的苦闷,继续爱和怀念着草原上的索米娅和奶奶,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