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当重新读了30年前叶老给《中学语文》复刊的题词后,我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从发展性上进行观察思考,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发展性、落实发展性含义上的功夫。叶老的题词是一直被《中学语文》杂志放在封面作为阅读杂志的固定导语。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叶圣陶先生为《中学语文》作了这样的题词: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从1912年起经历了结胎、发育、形成、完善四个阶段。1977年给《中学语文》的题词,正好是完善阶段中第一次对这一学术观点所作的完整而科学的阐释。这以后的两次谈话中否定了诸如“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的不严密、不科学的提法.明确指出“达到”“需要”两个词不能少。对于到底如何落实“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目标.叶圣陶先生毕生以此为研究课题.力图找到“可循的规律”.也期盼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协力把规律一条一条精确地归纳出来。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从电话里传来《中学语文》编辑部的信息.说他们准备组织一次“双庆”活动:一庆创刊50周年.二庆叶老1978年为《中学语文》复刊题词30周年。这一构想相当不错,有气魄,也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后一“庆”。非有点胆识不可。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深秋,去长沙开会,转道便去了岳阳,为的是看岳阳楼。恰逢岳阳楼整修,游人本不多,那天天气又不好,游人就更少了,虽无"阴风怒号",但委实"满目萧然"。楼下看到了清人窦垿作的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相似文献   

6.
记不得从哪一年开始订阅《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书柜现存是从1993年开始的。除了丢失几期,15年来她一直是我的最爱和珍藏。从1996年第6期开始在《中学语文教学》发表文章,至今十二三年一共露脸十二三次。有大块文章,也有简讯报道。特别难忘和高兴的是同时有照片刊登的那几次。1999年4月中旬,借着“语文教改大讨论”的机会,我去北京劳动大厦参加全国中语座谈会,有幸认识张蕾老师,并且一见如故,交谈甚欢。  相似文献   

7.
《塞翁失马》作为教材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对于它的解读,只有一种声音,请看《教师教学用书》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屠杀》(油画)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作。有人称这是日本人最恨的油画,但不容否认此画也震撼了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如池田大作先生1997年在写给画作者的信中就称:"凝睇《南京大屠杀》,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这幅跃动着李先生魂魄的杰作,最主要是在呼喊真实"。"一些不可一世的当权者否认、歪曲残暴的历史,恣意妄为,我们要坚决与之战斗下去"。"李先生的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惟一幸存的小孩。犹如他所象征的,贵国人民不屈于日本侵略的凶恶,挺身而起。而今贵国已取得伟大胜利,达成傲视全球的伟大发展,我从·心里为之拍手喝采"。"向着和平与幸福的21世纪,正如李先生经常描绘的。洋溢‘母子’欢声笑语的21世纪,我会进一步贯彻行动"……  相似文献   

9.
《故都的秋》深得古诗神韵,其在意象、意境上与古诗文中“秋”之意象、意境一脉相衣而其语法结构、意象组合结构和复沓的画面结构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结构形式亦多有类似.故其可谓诗之散文,或散文之诗.  相似文献   

10.
赵军 《阅读与鉴赏》2006,(12):42-44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又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群贤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教学参考编写者历来给出的结论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就带着“寄人篱下”的心理,依据是文章开头的那句交代:“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如果再加上细节,  相似文献   

12.
詹丹 《语文学习》2010,(3):50-52
近来听了两次《天上的市街》较大规模的公开课,执教者不约而同地把诵读原诗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这固然是不错的.但对文本本身的探究与解析,尤其是对关键问题的把握.却显得不够到位。本来,对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诵读和解析原作,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加深理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对《天上的市街》这样浅显的作品应以诵读为主.  相似文献   

13.
郭小川是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1959年创作的《望星空》是一首很能体现其诗学思想的优秀抒情诗,但由于处在特殊的年代,那奇异壮丽的色彩很快被政治批判的火药烟雾所笼罩,而当阴霾消散,遥望澄澈碧蓝的星空,它依然壮丽。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的课程改革促使教师都把精力放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上,教师们各显其能,在形式上做出了种种尝试。但是,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呢,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标准来揭示一堂好课的实质,而且这种标准应该具有共同性和易操作性。笔者在本文中以《咬文嚼字》的教学过程为例来探讨了好课的标准:不仅应该包括教师的灵活引导、学生的鲜活思维,还应当包括活跃的课堂气氛等多个要素。  相似文献   

15.
宋人真德秀在评《陈情表》一文时说:“按令伯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诚然,李密《陈情表》一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今天我们仍然要说:“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那么《陈情表》一文为什么能打动我们呢?笔者以为有如下之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发忠 《考试周刊》2012,(86):182-182
1984年8月12日,辽宁省政府授予在教育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盘山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师魏书生“特级教师”称号。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教育战线开展向魏书生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2):58-59
<正>历来江雪之诗以柳子厚二十字为逸品,而湖上雪色,逸品之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无异议。论者常以二者为同调,其实,柳子《江雪》,苦地谪人之静守孤寂也;宗子《湖心亭看雪》,山河陵谷之变后,遗民痴人傲然静说往昔梦境耳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文化隧道中,经典焕发着永恒的光彩。每一次重读经典,我们都会获得新的认知与感悟,总能在那些隽永的文字中挖掘出支撑它恒久魅力的新的亮色。  相似文献   

19.
母亲,多么圣洁的称呼,母爱又是多么伟大的字眼!读过不少人写的母亲,其中也包括一些名家的作品,对母爱的强烈和自私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情感。可我惟独对高尔基写的《母亲》印象比较深,  相似文献   

20.
《故都的秋》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文章问世以后.是悲秋还是颂秋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截至目前,争论的结果有二:一是各执一端,自圆其说;二是游走两端.折中处之。但无论哪种解读:都会造成抵牾:既然颂秋,何来悲凉?既然悲凉,何来颂秋?这也势必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士似是而非.迷糊而过。窃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对该文的题材都作出了众口一词的误判.认为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这种所谓的“共识”.长期以来无人怀疑.使大家无一例外地陷入自以为得,实则迷糊的境地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