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性人文关怀本质是关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完整、道德高尚的人。它丰富了青少年道德情感,提升了青少年灵魂本质。德育人文关怀要求青少年实现精神上的自律,引领青少年道德生活从道德理性出发。这对于青少年德性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情感、启迪理性自觉、引导精神自律、完善心灵和谐。  相似文献   

2.
论德性养成教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严重地冲击着现代学校德育。培育德性是迈向21世纪党校德育的重要使命。由德性所铸成的道德自觉和心灵秩序,是遏制恶欲、恶念、恶势力蔓延和滋长的精神武器。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培育,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重视德性的认识和德性的“灌输”,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对德性养成而言,学校的教育是重要的,家庭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现实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的、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4.
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如何使学校德育早日走出困境,德育工作者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乃至整个德育模式都进行了反思。不过,制度德性对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方面尚欠深入认识。 我们的根本观点是: 第一,要解决社会道德、社会风气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的完善。这种完善,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即通常所说的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即从不道德的制度到道德的制度,制度本身要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第二,对于学校德育来说,不能回避制度德性。我们主张学校德育应该正视并弥补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杜时忠 《高教探索》2002,(4):11-13,6
要解决社会道德、社会风气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制度的完善。文章分析了制度与道德、制度德性与个人德性的关系,以及个人为什么会讲道德,论证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既是道德建设的前提,也是道德建设卓有成效的关键。必须承认,德育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本文对德育制度做出了界定,指出了以往的德育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并对如何提高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提出了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德育不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与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必然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应该构建良性的家庭德育模式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论家庭德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德育不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与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必然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应该构建良性的家庭德育模式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德性培育论     
德育要以完善人的德性为目标,关键是培育人向善的意向、趋善的情感、知善的能力,使人成为行善的人。这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德性培育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要以完善人的德性为目标,关键是培育人向善的意向、趋善的情感、知善的能力,使人成为行善的人。这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成就德性,培养理想人格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儒家哲学性命一贯的道统思想,从心体立论,以立志成圣为宗旨,把“良知”作为成就德性的先天依据,使其具有普遍性,树立起了他心中的德性观,并以“知行合一”的思想作为成就德性的路径与方法,在知与行的互动中最终成就完满德性,这对当时乃至今天的社会现实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育建基于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养成了中国人德性.进入近现代,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传统德育文化仍然是现代中国人德性构成的基因,并吸收了西方文化科学民主的精华,孕育生长新的德性.新时代中国人的培养,仍然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不失本性地自觉创造民族新文化,自主参与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养成中国人的新德性.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青少年的德性养成。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的几点思考,以期对青少年德性养成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闲暇·德性·现代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相似文献   

14.
15.
在亚里士多德的眼中,实践是人生在世企及幸福的基本方式。进行实践,就能够收获德性,实践就是一个追寻德性的过程。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能够掌握一些道德知识,但知并不等于行。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实践。通过教学等持之以恒的自觉实践养成自己的德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家庭德育方面的欠缺引发的青少年问题,提醒人们关注家庭德育,并从家 庭德育的优势等方面,提出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家庭德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引发的道德领域发展滞后,加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德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得青少年出现责任意识淡薄、道德失范等德育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家庭德育问题发展现状和美、德、韩等发达国家家庭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德育的精神寓所,而德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文化通过价值观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人伦内容进行规约,所以文化维度可以作为研究德育的基本维度。从文化的角度对高校德育进行分析,当前青年学生德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高校德育如何进行文化上的教育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德性?这是德育研究着以及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正>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盐城一中")的品格提升项目以体系化、体验化、活动化为特色,以"生命原点、生活中心、生动方式、生长旨归"为理念,建构起入理、入情、入心、入行的"情理共振、行随心动"的高中生品格提升范式,为高中体验式德育摸索出了一条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