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NAO机器人虚拟仿真软件Choregraphe图形编辑程序应用到高职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教学中,可以完成学生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认识、编程实践操作、指令盒数据库及3D仿真演示等,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能力的有效对接,提高了教学的安全性和趣味性,为后续人工智能机器人实操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析人工智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锦  彭玮 《科教文汇》2010,(36):83-83,106
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为本世纪三大科技成就之一,本文从人工智能的定义进行探讨,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及研究领域,并简单地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研究机器智能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要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扩展人的智能。因此,它是人类迈向信息社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学科的研究虽然还有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但前进和发展毕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机器思维及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分类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德雍 《科技通报》1998,14(3):213-216
机器思维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基本问题之一⒚本文从思维方式这一层次上讨论了人(大脑)的思维与机器思维的关系及差别⒚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分类法,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⒚  相似文献   

4.
潘教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77-1184
从大历史观角度来看,文明进步、发展模式、世界格局、科技创新、中国发展都处在重大转折期。全球创新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密集期,绿色、健康、智能引领创新方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等多点突破、交叉汇聚,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科技革命加速产业变革。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孕育兴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伙伴关系;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将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可能使机器从人类的工具和从属,逐步上升为伙伴。雄安新区因疏解而生、应创新而起、逐智能而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雄安新区建设最大的变量和增量,在未来建设中,应采取"国家创新特区"的体制,充分用好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积极探索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下的未来城市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可能在20年或30年后,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可以和人类做朋友了。“聊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伴侣机器人”将使人类的生活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诞生了全新的学科计算机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他们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未来可以辅助人类工作的机器人一定会出现,它们将全面代替人工劳力,将人类从沉重的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最好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给社会建设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等三种主导性范式,并表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文章认为,独特的表征理论和计算理论是人工智能范式得以成立的基础。文章从表征和计算两个角度对人工智能现有范式进行分析,认为三者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是难以在不断变化着的真实语境中很好地处理问题。人工智能将紧紧围绕语境问题展开研究。因此,人工智能研究范式也必然不会停留在现有范式之内,需要构建语境论视野下的范式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研究》2021,39(8):1364-137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在解决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风险,因此对人工智能风险及其治理的探讨迫在眉睫。依据现有研究,论文首先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可能涌现出三类主要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和管理风险。其次,依据契约理论,类比分析契约的特性所引致的交易问题和人工智能的上述三类风险,提出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观,认为:人工智能的风险源自于契约的不完备性、隐性性和不透明性。再次,依据契约治理理论,以契约的设计、实施和监督为重要环节,提出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化治理机制。最后,从制度设计的视角出发,提出人工智能风险契约化治理的保障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风险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观,提出了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化治理机制和保障制度,为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并将契约理论从探讨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拓展至"人-机"之间以及机器之间的交易关系,增强了该理论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7,(9):12-12
2007年6月21日,被誉为"人工大脑之父"的雨果·德·加里斯教授走进清华大学讲堂,在两小时的演讲时间内,给大家描述了一个"人工智能的世界":"可能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机器就可以和人做朋友了,但50年后,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世界最终会因人工智能超过人类而爆发一场战争,这场智能战争也许会夺去数十亿人的生命."这种听起来像"骇客帝国"一样的描述却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正>尽管人们对人工智能有多种定义,但都认同一个要素,让机器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类的许多活动,如演算数学题、猜谜语、讨论、编制计划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甚至驾驶汽车、骑自行车和诊治疾病等,都需要智能。如果机器能够执行这种任务,就可以认为机器已具有某种性质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诊治癌症的机理利用人工智能诊治疾病是人类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而且,这一计划早就有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科学前沿最热点的研究领域,它构成许多光怪陆离的科幻故事,人们醉心其中。然而,一些著名科学家和科技先驱,却认为人工智能的终极影响非常不好,将给人类带来十大危害。No.10致人大量失业近年来,机器代替人,已成事实。大到汽车制造,小至自助服务终端,都有这种趋势。当机器配上人工智能,它就能自动更新,人类被代替的趋势,愈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7,(9):12-12
2007年6月21日,被誉为“人工大脑之父”的雨果·德·加里斯教授走进清华大学讲堂,在两小时的演讲时间内,给大家描述了一个“人工智能的世界”:“可能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机器就可以和人做朋友了,但50年后,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世界最终会因人工智能超过人类而爆发一场战争,这场智能战争也许会夺去数十亿人的生命。”这种听起来像“骇客帝国”一样的描述却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在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具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女友或是计算机管家。而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正试图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建立高度拟人化的人机互动,让机器人介入人类的社交关系。甚至有人预言,以后人们的闺蜜可能演变成"机蜜",甚至还会有人和机器人结婚。聊天机器人兴起从苹果智能语音助理Siri,到各大网店平台必备的"机器接待员"……近年来,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加强在聊天机器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主宰地球并演化发展到今天,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任何对手能与人竞争了,但是,还是有一种对手会让人从骨子里感到畏惧和忧虑,那就是人类不甘寂寞而创造的人工智能(AI)。智能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综合能力,人工智能则是人创造的类似于自己智能的智能,表现为两种。一是弱人工智能,只要机器、软件表现得像人一样就可以算作有智能,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但它不是人的智能,可以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但是这种会自我思考的高级人工智能还需要科学理论和工程上的突破研究。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在教育、交通、医疗、移动设备、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应当是软件和硬件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是需要人来做出价值判断的,它们的直接互动是有条件的,人的参与对于机器系统而言是无条件的,因此,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并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得益于数据规模与机器算力的增长,深度学习技术正取得空前繁荣。然而,深度学习擅长在预设的封闭环境,为特定任务找到有用的数据表示,在结构、处理和功能上距离人类智能仍有较大差距。类脑智能旨在模拟人脑神经元的运行机制、感知模式与认知机理,借助机器强大的信息整合、搜索、计算等能力,以软硬件联合的智能新形态构造接近人类水平的智能机器,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基于第216期"双清论坛",本文将分析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发展现状与局限,并从认知建模、模块装配、意识先验、自主演化、协同学习几方面分析未来类脑智能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讹传一:未来人将被机器人取代有人预言未来将是机器人的时代,这种预言显然不会很快实现。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两年前在德国的《焦点》杂志上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基因没有什么改进,人将很快被机器人超越,世界被机器人控制的危机是确实存在的。”这些年来人工智能所取得的进展确实有助于开发越来越精致的机器人,但是这些冷冰冰的机器不可能起到律师、医生、教师和记者的作用。机器人似乎最多只能做一些危险的工作或人不愿做的工作。讹传二:从宇宙飞船上能够肉眼看到长城人们曾经普遍认为从遨游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上能够肉眼看到长城,但…  相似文献   

19.
正古往今来,对"自我"的思考总在哲学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是谁?自我意识从何而来?我们可以制造出具有自我感知的机器吗?20世纪兴起的认知科学,尝试利用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艾伦·图灵提出了机器可能具有的思考方式,约翰·塞尔邀请读者想象可能的人工智能,并尝试一步步引导读者否认它具有任何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高速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正深入各个行业,计算机与网络的高速发展为人工智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包括人工与智能两大方面,人工即机器替代人。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机器已经可以代替人从事很多种任务,机器替代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智能即模拟人类的思维、意识解决问题,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必要条件,而智能机器人在计算机网络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