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厚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争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也经历过不断地建构过程。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的;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围绕民族自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帝与反封的关系而展开;九一八事变后,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想的提出并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民族复兴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民族主义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总是被置于宏观的国际关系中进行。对民族主义内涵的界定也是同仁见智,但都是基于一种彼此认同的情感,因而本文拟将民族主义理解为在某种心理之上的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并将民族区分为传统民族和政治民族,以探寻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宁一 《历史教学》2005,(10):13-18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原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产物,其兴起、发展和高涨都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日本因素是我们考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自它兴起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和特质,就基本性质而言,它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倡或保持一种“适度的民族主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梁淼隆 《文教资料》2011,(23):132-134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最早提出的。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先行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见解深刻。通过对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探讨,熟悉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其思想进行客观的评价,无疑对我们了解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维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的GDP跃居世界第七位,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获准加入了WTO,还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些指标与事件大大激发了国人及海外华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出蕴藏在中国人民心中多年压抑的民族主义情愫。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甚至提出了“大中国”构想,以政治中国(指拥有国家主权、有领土界定的中国为中心,以经济中国(指世界各国华人经济、高业纽带所连接的共同体)为基础.以文化中国(指有儒家文化传统影响的地区)为外围,视二十一世纪为太平洋的世纪,而在环太平洋国家中则中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共识被界定为中国的新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产生的基础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本民族利益的维护,二者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相互影响,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互依赖.我们一定要科学界定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使用范围和意义域限.在舆论宣传、国家政策和国民教育等层面要坚持以民族精神而不是民族主义作为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1.
试探中国近代大学校训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彩霞 《高教探索》2006,(2):32-35,39
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是伴随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而出现的。“校训”名称来源于日本。中国古代有校训的原型,没有校训的明确名称。直到近代,教会大学出现了英文校训(motto),随后中文“校训”从日本侍入,才使得校训概念和内容达到了名实统一。“校训”名称的引进,表面上是新概念的出现,实质上是新教育观念的诞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影射,是西方新式学校体制被我国接纳、采用、完善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当然与研究者的研究视野的开拓有关,也和对当前世界范围广泛涌现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反思有关。作为一种借鉴,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升温自然也在意料之中。通观这几年来的相关研究,在深度、广度上较前几年有较大进步,发表学术论文约在60篇左右,专著5本①。对于近代民族主义这样一个重要的题目而言不能说多,本文拟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简单分析如下: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对此各研究者的观点大致接近,一般均认为笼统而论有两个来源:一是…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影响现代世界进程重要思潮之一,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历史运动。本文通过考察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以揭示教育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异及其对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深刻制约。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动力,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爱自强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和民主共和精神,这些精神在近代的各个时期有其具体表现,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是广泛团聚中华民族大众反对清朝封建统治、解决民族压迫问题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是19世纪末20年代初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分裂状况是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体制与现实则构成其相关要素,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专制主义的确立与巩固、容克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军国主义的承继与思想文化上的强权意识。这种前后期的指归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并不长,它是在东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形成的,至今不过一千余年,但有九百多年处于一个分裂、割据的状态,直到1871年普鲁士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德国特有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非典型性的民族主义。汉娜.阿伦特的民族观认为,在典型性的民族国家里,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是对立的;在德国这个非典型性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却能在一起共同作用,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对纳粹上台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而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又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中国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交互影响,以期有益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学界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本文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发生原因、构成内容、演变和类型,以及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文化民族主义等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检视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列强炮火的攻击下,近代中国恪守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宣告解体。在新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开始重新定位自己,树立新的国际形象,主要表现为积极参与国际组织、谋求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制定国籍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