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崛起及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基础教育的逐步普及和就学人口高峰的来临,中学办学规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一个年级动辄十几个教学班的规模,无异于以前的一所学校。这就给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如果由教导处直接管理两三百名教师,政教处直接管理数千名学生,势必造成管理的针对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年级组与各职能处室究竟应是怎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崛起及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基础教育的逐步普及,就学人口高峰的来临,各高中学校办学规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学校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这就给传统的由各处室直接管理到点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分块管理的年级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职教育内涵、功能的转变与规模的发展,传统的中职学校校级直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中职学校未来的发展,并影响着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中职学校在构建教学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校情、稳妥推进,从合理设置学部、明确管理职责、调整管理职能、实行目标管理等四个方面考虑构建。  相似文献   

4.
管理是质量的保障,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我校现拥有学生7000余名、教职工400余名,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快速激增,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学校的超常规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的扁平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宝。从2005年起,我校推行年级部管理模式,并创造性地实行双级部管理,通过良性竞争,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实现学校工作的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5.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和最基本单位,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近几年来,随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提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学校不断出现,这些学校不断探索规模办学条件下的学校管理模式,普遍采取了条块结合、年级为主的管理模式,年级“块”的管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中,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形成了三级教学管理网络,教研组作为教学基础行政单位直接对教学质量负责.时下,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的加大,许多学校改变了以往的管理结构,采用了分管校长、年级组、备课组与班主任(备课组与班主任是年级组下辖的两个不同功能的同级组织)三级教学管理网络,有些规模更大的学校在年级组下面还分了部,教研组被虚化为备课组的教研召集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  相似文献   

7.
在悄无声息中,年级组已经取代了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支柱机构。要论及学校变革,最为彻底的可能就是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粉墨登场了。在十年前,学校办学规模普遍偏小,一个年级有五到六个班就已经算是超级规模的学校了,那时的年级组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仍然是教研组以学校支柱机构而存在。可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年级组以不可抵挡之势,在学校管理中取教研组而代之。人们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追问教研组管理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年级组管理模式具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需要年级组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的支柱机构;当时也没有任何政策法规或者管理制…  相似文献   

8.
一、高校教材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教材的管理模式归纳起来有: 1.学校管理模式。学校设有教材管理部门,如教材管理中心、教材科、图书馆,直接负责教材管理。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教材管理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教材的管理模式归纳起来有:1.学校管理模式。学校设有教材管理部门,如教材管理中心、教材科、图书馆,直接负责教材管理。2.校企管理模式。学校不设立专职教材管理部门,教材供应管理任务交给学校的出版社、印刷厂、书店或其他校办企业代理。  相似文献   

10.
在悄无声息中,年级组已经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支柱机构。要论及学校变革,最为彻底的可能就是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粉墨登场了。在十年前,学校办学规模普遍偏小,一个年级有五到六个班就已算是大规模的学校了,那时的年级组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仍然是教研组以学校支柱机构而存在。可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年级组以不可抵挡之势,在学校管理中取教研组而代之。人们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追问教研组管理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年级组管理模式具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需要年级组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的支柱机构;当时也没有任何政策法规或管理制度来认可…  相似文献   

11.
焦玉章 《现代教育》2023,(4):52-57+64
当前,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各级政府层面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但是在学校执行层面却存在很多教师管理上的问题,直接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本研究探索一种教师管理模式——层次化管理模式,以求为解决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借鉴。教师层次化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核心,以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根本任务。教师层次化管理模式将为初中学校在教师管理中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和实施路径。学校运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将更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国外高校后勤体系的运作模式 1.英美模式——学校直接参与 英、美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后勤事务管理机构,校方直接参与后勤事务的运作,同时自办与引进相结合,实行高水平和多样化的社会化管理模式.自主选择后勤管理模式,一般由一名或若干名副校长负责后勤事务,并设有各种服务机构,如英国高校设教学、总务、财务、基建、人事和安全六个处.在美国,除大批的社区学院外,许多比较正规、规模较大的高校都由以校长、副校长为首的一个专门系统来负责运作,除了直接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外,其他副校长均分担学校的后勤事务.  相似文献   

13.
运河湾小学是一所地处偏远、规模较小的普通农村小学.现有两个校区,13个教学班,396名学生,在岗教师37人.学校以"精细管理校本研修,精心打造教师队伍"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以人为本,构建研修管理模式 1.深入理解精细化管理. 校本研修精细化管理就是用精心的态度对研修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以获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彬 《教学与管理》2005,(11):16-17
在悄无声息中,年级组已经取代了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支柱机构。要论及学校变革,最为彻底的可能就是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粉墨登场了。在十年前,学校办学规模普遍偏小,一个年级有五到六个班就已经算是超级规模的学校了,那时的年级组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仍然是教研组以学校支柱机构而存在。可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年级组以不可抵挡之势,在学校管理中取教研组而代之。人们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追问教研组管理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年级组管理模式具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需要年级组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的支柱机构;  相似文献   

15.
<正>KD培训学校成立10余年,现有3个事业部,专兼职教师800多人。学校原有的管理较为松散,多为自主自发,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员工增长速度加快,内部成长起来的主管的"人治"管理,感到越来越吃力。几个突显的问题集中在:主管缺乏主动管理与动态管理的概念,主要靠上级指令;工作计划性弱,能做多少是多少;工作结果没有问责,也没有与薪酬直接挂钩,做好做坏差异不大。2013年学校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引进职业经理人,希望通过科学管理机制的引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中小学办学规模两校分化趋势十分明显:优质校、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规模趋于萎缩。于是一些优质校把传统的年级组提升为“年级管理部”,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的一次大胆的尝试。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以年级管理部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单元。实行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工作重心下移、权力责任下放、职责权利相结合,使决策更科学,目标更落实,管理更到位,责任更具体,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扎实的、无可取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把传统的年级组提升为年级部,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的一次大胆尝试。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以年级部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单元。该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是现代学校在规模办学背景下科学化管理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上强调责权的层级性、权威性,忽视了管理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上偏重于可控性、形式性,导致工作按部就班,机械重复。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一些优质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发展成为巨型学校,而传统学校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更新管理方式已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在巨型学校中实施"类学校"管理可以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各行政领导和级部老师、学生则直接面对面,了解情况便捷,反  相似文献   

19.
季希彦 《教育家》2004,(7):88-89
许多中学的不断扩建或易地新建,造成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结构的变化,师资队伍的变化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难度,过去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灵验,往往是捉襟见肘,漏洞百出。学校工作也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需要创新、调整和重新组合。规模扩大后的学校,一个年级相当于原来的一所学校,在管理上就必须有一套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年级主任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从2000年起,我们在借鉴兄弟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推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的教育督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教育督导和学校管理体制。加拿大各省的学校教育内容及其运转都直接由强大的省教育部管理。加拿大的教育督导和学校管理体制主要分为内部学校管理和外部学校管理两个部分。内部学校管理是位于教育过程中心的因素,如课程设置、教科书、考试、教师培训、授予证书等。外部学校管理是制约和资助学校准备工作的环境因素,例如教学楼和人事政策等。加拿大的学校管理模式是省教育部直接控制内部学校管理,地方学校委员会对于外部学校管理具有明确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