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尽讲台,学生则被禁锢于有形的教室之中,整天被困于枯燥的听讲、无尽的题海之中。如此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所以,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进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大语文观在新课程体系下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认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这不仅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实的反思。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  相似文献   

3.
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寻找生活素材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应返朴归真,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申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本文谈谈如何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并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高中语文教师,要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自  相似文献   

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听、说、读、写能力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让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本文试从分析教学中遏到的问题出发,探索如何让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8.
李静 《考试周刊》2013,(87):34-34
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语文教学的活力,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双方共同展示个性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语文老师,五年来我积极投身于宜昌市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实验,兹结合我的探索,将这一课题的特点及实验收获简述如下: 一、“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精髓:“打通由课内向课外的训练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认知、理解、创新,联系社会生活培养语文能力,在认知社会、开发思维、学会运用的同时,铸造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人格并培养其终生发展的能力。因此就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过程基于开拓视野、联系社会生活而进行的发挥点拨,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传统的认识和观点要做创新延伸的分析,鼓励学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以往人们把过多的指责给了菲利普夫妇,而把过多的同情给了于勒,这显然是偏颇的。于勒有其缺点甚至是恶习:不务正业,挥霍浪费,致使倾家荡产。菲利普夫妇虽六亲不认,…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作为新课改的实验教师更应该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当我第一次打开一年级的语文新教材时 ,我就被精美的、鲜艳的插图所吸引 ,仔细一看 ,发现新教材的内容也更具有现代意识 ,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当看到学生们津津有味地翻阅着他学习中的第一本语…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认知、理解、创新,联系社会生活培养语文能力,在认知社会、开发思维、学会运用的同时,铸造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人格并培养其终生发展的能力。因此就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过程基于开阔视野、联系社会生活而进行的发挥点拔,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日常生活,体会化学就在身边;2.联系社会实践,体会化学的重要;3.结合社会热点,布置课外学习题目;4.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家庭小实验、小制作.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在生活实践中。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严格地说,语文实践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主要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高效地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为语文教学联系真生活做了有益的探索。编者把8个单元按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近及远地进行了编排,顺序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编者为什么把家庭生活排在最前面呢?我以为:这揭示了语文教学联系的生活,首先应该是孩子们所热悉的。青少年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他们最热悉最亲近的人,因  相似文献   

19.
袁怀连 《课外阅读》2011,(11):331-331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脱离实际,语文学习也不例外。作为对长期语文教学有关争论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整合,《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使用语文新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