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然而郁达夫却以其散文精品《故都的秋》,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  相似文献   

2.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然而郁达夫却以其散文精品《故都的秋》,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文贵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郁达夫正是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使《故都的秋》有新意、有特色,为咏秋佳作增添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散文。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郁达夫是颂秋,这其中的“秋”味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咏秋之作遍及各代,不计其数。其中虽然诗歌、散文数量众多,异彩纷呈,而赋体作品亦为数不少,且多为佳作。在这些咏秋佳赋中,有两篇名家同题之作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在文学的星空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为绚丽多姿的文学园地增添了色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咏秋之作遍及各代,不计其数。其中虽然诗歌、散文数量众多,异彩纷呈,而赋体作品亦为数不少,且多为佳作。在这些咏秋佳赋中,有两篇名家同题之作格外引入注目.它们在文学的星空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为绚丽多姿的文学园地增添了色彩。它们就是《秋声赋》,作者分别为中唐的刘禹锡和北宋的欧阳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咏秋诗歌在中西方诗歌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同样的咏秋主题下,中西方诗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本文就中西方咏秋诗歌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  相似文献   

8.
咏秋诗话     
宋子伟 《初中生》2002,(34):23-24
咏秋是历代诗人热衷的话题,有人说古代诗人多悲秋,但也不尽然。本文选取几首历代咏秋名作,供读者欣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秋高气爽,江天寥阔,  相似文献   

9.
考点分解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4.通过对咏物散文的整体阅读,感受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散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骚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相似文献   

11.
考点分解 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4.通过对咏物散文的整体阅读,感受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散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2.
历经一代又一代散文作家的辛勤探索和努力实践,新时期文学以来的四川当代散文创作已然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不仅拥有了一批在全国散文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散文名家,其散文创作更是受到散文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的重点关注。本文以四川主要散文作家作为理论观察对象,力图从他们对于散文文本的审美建构来分析四川当代散文的掘进和扬升,深入探究这种掘进和扬升所富有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诗歌艺术的顶峰时期,咏马诗在这一时期同样达到全盛。唐代咏马诗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唐代的社会环境,诗歌这一体裁本身的发展成熟,都推动了咏马诗在唐代的繁荣。诗人或借马言志,或用马抒情,或以马来反映社会现实,积极的创作促使有唐一代咏马诗佳作迭出,对后世咏马诗的创作也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故都的秋》可谓是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文章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更能结合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点挖掘高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一、立足大纲,透析考点纵观近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我们不难发现,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现代文阅读文学  相似文献   

15.
咏秋诗歌在中西方诗歌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同样的咪秋主题下,中西方诗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本文就中西方咪秋诗歌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咏秋悲秋的诗文歌赋不计其数.可既不一味歌颂,也不一味悲啼,而是表现一种自然而健康的人生境界的,当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了.  相似文献   

17.
1918年8月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直到90年代初依然健笔凌云,创作不已。七十多年来,她共发表了约六百篇散文,出版了十六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清新优雅、明丽隽秀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殿堂上占有引人注目的光辉地位。当我们在阅读她的散文时,就如同在明媚灿烂的春光中谛听云雀那清亮婉转的歌唱。纵观冰心七十年的创作,其作品的主题并不复杂。“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然而她的散文作品却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魅力何在?我认为主要在于她的自然率真、清丽澄净。散文是最接近生…  相似文献   

18.
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曾留学英国,其散文作品与英国随笔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散文理论及创作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也有许多一致,因此可断定他的散文受英国随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其篇名就是时间与空间的交触。从整篇散文看,极具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也是郁达夫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进入高中后,学生将系统学习散文,为此,如何有效地结合散文特点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与探究,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故都的秋》全文1500余字,其中秋字有42个,极好地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描摹出来,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