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要 《林区教学》2009,(9):62-63
捐赠,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有能力的企业和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公益捐赠是社会发展和完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捐赠失信事件却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有二:捐赠受体的管理、运作制度不健全,捐赠主体的诚信意识不强。只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树立正确的捐赠观念,健全捐赠管理制度,才能矫正捐赠失信的行为,才能促进中国公益捐赠事业的健康发展,最终为社会、为民众造福。  相似文献   

2.
名人捐赠是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来源之一。文章通过对各时期捐赠情况以及捐赠政策的分析,揭示了捐赠政策对捐赠行为的影响。捐赠政策的不断完善,对捐赠者给予适当激励,对推动社会人士向图书馆进行图书捐赠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捐赠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捐赠补充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捐赠已成为一项广为称道的公益行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自国内外的对高等教育的捐赠已逐渐增多。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教育捐赠,对于扩大社会对高校的捐赠,提高捐赠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捐赠行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角度,分析捐赠双方应具备的伦理关系,提出科学评价捐赠行为的伦理向度。一、捐赠双方的伦理关系对教育捐赠进行伦理分析是捐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要使捐赠成功,捐赠双方必须具备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4.
我国税法体系对纳税人的对外捐赠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税收规范。捐赠涉及到流转税和所得税等税种,进行公益性捐赠应按照税法规定实施必要的捐助程序,进行正确的纳税申报。同时政府应在税收政策上进一步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捐赠者的爱心捐助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我们选取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分析了在我国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性披露框架下,是什么因素促使企业积极捐赠并在相关网站公告自己的捐赠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九百多家曾有捐赠记录。但是,这些公司的捐赠信息披露方式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信息披露时间早晚不一,而且捐赠信息表达差异较大。实证研究表明,捐赠数额大小显著影响企业管理层对捐赠信息的披露行为;同时,政治关系也影响管理层对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科学揭示高校社会捐赠交换的本质,是高校社会捐赠系统良性生态机制形成与运行的前提和理论基础.美国高校社会捐赠交换的本质是满足高校和捐赠主体的不同需要.美国高校社会捐赠是高校与捐赠主体遵循自愿、自主和非对等性原则的互利互惠的社会交换行为,是在社会环境制约下的理性自觉的社会交换行为,并在捐赠主体间关系、捐赠功能、捐赠原则等方面表现出社会交换特征.美国高校社会捐赠交换本质及其特征,为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系统良性生态机制形成与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高校财务问题的普遍恶化,作为国外高校办学经费重要来源的社会捐赠逐渐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然而,由于受高校自身的声誉不高以及国内富豪财富观念陈旧的影响,加上政府对社会捐赠的激励机制不足,导致国内高校吸收的社会捐赠比例偏低,分布不合理,且难以持续。只有从根源上提高中国高校自身的社会声誉,转变中国富豪的财富观念,完善政府的社会捐赠激励机制,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内高校的社会捐赠不足问题,提高高校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社会捐赠已经成为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筹资的重要渠道,文章从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政府支持、来源渠道、募集行为、资金运营等方面进行了中外比较分析,试图找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发展的根源,寻求破除困境,促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捐赠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我国慈善捐赠面临着政府对慈善捐赠实行大包大揽,政策指导和激励不足,社会捐赠管理机构运行效率低,社会公信力不高以及公众慈善消费偏好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转变慈善观念,培养并提高慈善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0.
空头捐赠行为的屡屡发生,使民众们不得不对每一次捐赠多了一丝担忧。《合同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及民政部出台的《救灾捐赠管理办法》都对捐赠的履行问题进行了规定,然而空头捐赠行为仍有出现,凸显了立法的不足和法律实施的困境。空头捐赠行为在道德上违背了诚信原则,同时空头捐赠行为还是一种违法行为,应担负法律责任。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制裁空头捐赠行为,以更好地地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更好地保护受捐赠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捐赠,是个人或组织将拥有处置权或所有权的财物交与他者使用或拥有的行为。高校捐赠则特指高校作为捐赠财物接受主体的一种捐赠行为。若从捐赠人来看即指捐赠人为了资助教育事业,自愿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予高校处分或管理使用的行为;若从高校来看,是高校为了募集到学校发展所需的资金与物品,接受社会各方包括法人、自然人等给予的捐赠。高校社会捐赠是一种集道德、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企业在汶川地震中慷慨解囊、捐赠-宣传-获利、"吝啬"、跟风等慈善捐赠行为,提出企业慈善捐赠驱动力由外转内的机理。认为我国企业在内外驱动力转化过程中存在:缺乏公正合理的慈善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引导且服务于企业慈善捐赠的专门政府组织,大多数企业视慈善捐赠为短期投机行为,公众舆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而缺乏理性思考等问题。对如何使企业捐赠行为驱动力由外驱动力为主转化为以内驱动力为主这一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设立专门的政府组织,转变企业慈善观念且促进慈善捐赠良性循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投入"市场不为,政府不能"双重利益诉求下,企业教育捐赠逐步演变为教育投入的重要砝码。因企业的性质、规模、决策思维、发展模式的差异,企业捐赠方式大相径庭。然而,无论企业捐赠方式如何,决定企业捐赠的基本因素始终是捐赠投入与捐赠收益。教育捐赠收益决定教育捐赠行为,提高企业教育捐赠需要培育社会捐赠慈善文化环境,改变陈旧慈善观,认可和积极回应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加强教育捐赠的税收鼓励,才能激发企业教育捐赠动力,推动教育捐赠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捐赠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企业的捐赠行为更多地关注教育领域,并且在保证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性,促进教育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企业教育捐赠的能力、理念、动机、制度等各方面对其公益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切合我国实际的政策建议,以期使企业教育捐赠更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洁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120-123
大学社会捐赠作为大学筹资渠道多元化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捐赠和筹款的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社会捐赠理论、大学社会捐赠的影响因素、大学社会捐赠的筹集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研究四个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社会捐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社会捐赠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捐赠,是个人或组织将拥有处置权或所有权的财物交与他者使用或拥有的行为。高校捐赠则特指高校作为捐赠财物接受主体的一种捐赠行为。若从捐赠人来看即指捐赠人为了资助教育事业,自愿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予高校处分或管理使用的行为;若从高校来看,是高校为了募集到学校发展所需的资金与物品,接受社会各方包括法人、自然人等给予的捐赠。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捐赠与冠名权的法律涵义与价值分析 (一)法律涵义 教育捐赠是捐赠人为资助教育事业,以非赢利性方式自愿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与教育机构管理使用的行为.教育捐赠是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筹集教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捐赠包括直接捐赠和建立专项基金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开展社会捐赠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从美国高校获得社会捐赠的途径与类型、基本的筹措活动、社会捐赠的管理和大宗社会捐赠的筹集四方面介绍了美国高校筹措社会捐赠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国经验对我国高校筹措社会捐赠的四点启示:第一,应建立健全专门的筹资机构,使募捐制度化、规范化;第二,应设立多样化的捐赠类型,拓展社会捐赠的途径;第三,应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培养在校生对学校的感情;第四,注意预测、培养大额的捐赠者并与之保持长期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校友捐赠工作普遍上一直鲜有大的起色,而高校校友捐赠的成效与高校的办学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向校友筹集捐赠潜力巨大。相关工作和研究有见“物”不见“人”、重“筹资”轻“培育”的偏差。校友捐赠母校的内因在于他们内心有着回馈母校的理性需要,这以他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和深厚感情为基础,对校友捐赠和高校筹资观念的转变、对捐赠文化的培育则会激发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社会捐赠是高等院校颇具潜力的一项收入来源。本文利用院校收入数据和单笔捐赠数据,分析了我国高校捐赠收入分布的特点、捐赠收入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捐赠人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在我国,捐赠收入高度集中于少数著名高校,院校捐赠收入的多少受院校教学科研水平、院校募捐努力程度以及院校所在地区不同的影响,此外,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及个人在捐赠行为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特征。以上发现对高校募捐工作的实践及有关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