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国辉  肖莉艳 《华章》2007,(4):109-109
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价值系统,由于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词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从而在中西文化之间产生联想碰撞.因此通过色彩词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提示色彩词的联想意义中积淀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红燕 《课外阅读》2010,(12):121-121
色彩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差异。下面列举几个主要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外来词的增加与民族心理的变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某一民族语言中外来词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该民族的基本心理特征.数千年来,汉语只吸收了少量的外来词;但近年来,汉语中外来词出现大幅增长的势头,并且在形式、内容,来源等方面更加丰富.通过对各阶段中的外来词比较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民族心理正由保守向开放转变;中国人的心理较过去发生了更为复杂和微妙的变化,正是这些细微的心理变化促使了中国民族心理开放化进程的加剧.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修辞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比喻的异同对比,揭示出英汉语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而不同的语言对于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审美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从汉维两个民族在化心理,宗教信仰,宗法,礼俗,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出发,分析了化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这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文字上,还是在词汇、语法上,无不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英语民族重分析,汉语民族重综合这一思维模式差异入手,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中的差异,其中包括语序、句子结构重心和语义重心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如调整语序,迁移句子重心.  相似文献   

8.
为响应国家“西部计划”,许多内地青年老师赴民族地区从教。由于语言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导致了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接受心理的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薄弱,汉语基础也比较浅。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结合目前全国“课改”的形势与经验,寻找摸索一种适合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体验与创造性思维,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刘宁  郑娟 《考试周刊》2007,(46):51-52
礼貌原则具有文化决定性。不同的文化群体具有不同的礼貌原则,且受各自文化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英汉语礼貌原则的关系入手,探讨两者之间的不同内涵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从而指出认清这一差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及物结构(VNN)就是动词带有两个名词的结构,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这样的结构。对比英语汉语双及物结构(VNN)的异同,并从民族心理和语法化过程的角度对可能造成其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语言上,因而学习一门第二语言总会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汉语的量词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点,其应用普遍而又复杂,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是一大难点.因此,留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意思维方式的转换,学会排除母语思维的干扰而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真正习得汉语的量词.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的介词往往需要翻译成汉语中的动词。本文就此现象列举了35个英语例句及每句的汉语译文,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英汉两种语言中介词在数量上及使用率上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思维反映现实的先后顺序的差异;3、英汉两个民族思维反映现实的角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自古是一个尊重自然,珍惜生物生命的民族,无论是从原始图腾崇拜,还是从汉语造字、造词的思维轨迹和民俗文化心理,都折射出一种"众生平等"、"物我相亲"的民族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4.
覃俏丽 《现代语文》2009,(8):124-126
学习者学习和运用商务汉语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商务汉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因素,如词语的意义和色彩,言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和表达方式,以及民族心理、性格影响下的商业心理和商业价值观等等.本文从对商务汉语教学目的、学习需求的分析出发,着力探讨了商务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语用规则及其教学.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异质文化,使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商务汉语词汇的文化因素及语用规则,跨越文化障碍,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在多个侧面折射出了民族的价值取向。体态成语作为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心理、民族审美观念是相契合的,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引进速度的加快和民族文化心理变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汉语外来词进行分析,可发现我国民族文化心理正在从保守变得更加开放,从而加快了中华民族心理开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语言的第一原则.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异质性必然会导致"音响形象"的差异,这种差别也同样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心理实体的差异和缺省分析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异质语言思维上的差异,以及思维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新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还达不到"民汉兼通"的目标。本位认为,除了教师、教学方法、体制等诸多因素,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也是影响民族学生汉语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将期望理论运用到民需学生的汉语学习中,从提高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效价和期望值出发,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本文提出,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汉语对自身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期望值,采取合理的归因策略,制定合理的目标,保持适度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英语“idiom”和汉语“成语”两者的相同点是结构固定、约定俗成;不同点是汉语成语大多数可从字面来判断其意思,而英语“idiom”较难望文生义。从宗教信仰、文化遗产、生活环境、民族特点、民族历史及语用心理这六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英汉成语具有不同文化涵义,而这种差异正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和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新疆民族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关系密切.个体汉语水平与学科专业水平的不均衡发展,个体汉语水平差异与语言使用情况,个体接受汉文化的差异,学习汉语的焦虑,包括MHK汉语水平考试、口语自学考试及汉语课堂授课能力测试的焦虑、心理落差等等,是影响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的主要成因,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增强培训教师的文化适应性以提高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