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家也是一种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家是创新专家。企业家不仅自身就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而且企业家还通过“要素组合”创造生产力;通过调整和完善企业生产关系奠定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基础。企业家的形成机制与生产力发展机制的契合,则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物质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实践都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形式,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々实践活动体襄。由此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也必然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这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应理解为科技劳动、实验技术装备和图书情报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产力、生产力要素及构成的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涉及并作出过不少论述的问题。但在深刻化了的实践和发展了的现实中,人们对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研究的结论上,其观点往往各异,甚至大相径庭。目前,我国学术界因对生产力的含义理解的差异而引起的关于对生产力要素的分类及构成的不同观点大体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所能及的材料,以各自的理解为视角进行分析,大致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角度,从分析生产关系四环节相互作用的机制,再次论述了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要素;并指出确立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素的认识,有利于我国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管理和信息。信息作为生产力一要素并渗透、作用于其他要素之中,极大地促进生产力总量的增长,具体表现为: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改进生产工具的性能并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用途;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生产力三要素说和生产要素的讲法是一个理论误区,既不合经典著作的原意,也不合逻辑,导致了人们理解上的混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它们只是体现了生产的不变属性,而科技、管理、制度、分工等才是生产力要素,只有这些因素才能体现生产力的活跃性和革命性。纠正这个传统的理论误区才能真正地讲通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熬然  李媛 《地理教育》2004,(1):19-19
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史的核心。迄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仍然是生产力的竞争,21世纪中国的前景如何,仍然取决于生产力再解放程度如何。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源于构成生产力要素的进化。五千年来生产力要素由要素1进展到要素6(对产业)和要素10(对国家)。如表和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确定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资格标准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力系统质的规定性,通过一系列的论证确立了一条明确的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资格标准,即凡是包含抽象一般生产力并参与系统运作的要素,就是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的要素作为生产力的构成要件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有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说",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要素说",多层次、多方面的"多要素说",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角度要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生产力的要素同生产力本身一样是以辩证法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发挥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就是生产力.在理论研究中,误读马克思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把生产力要素泛化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述我们得出如下认识:生产力由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构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投入要素,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产出或表现要素.这既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力系统中,有一个不易被人们觉察却又客观存在的环节——远距离教育。本文将着重通过考察远距离教育的价值取向,揭示远距离教育与生产力的内在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而把远距离教育纳入生产力系统大家庭之内。一、远距离教育也是生产力远距离教育,就是人类运用电视、广播、音像、报刊等现代化的物质载体,突破时空的限制,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必然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笔者从大环境观点出发来论述环境的阴阳性、能动性和可塑性,并着重指出环境也是间接生产力,环境发展战略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新时代的特征,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因为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所以,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平同志这一理论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从经济决定论和政治决定论的角度来看待文化问题,认为文化是一定经济和一定政治的反映,把文化看成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们能不能转换视角,把文化也看作生产力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从宏观方面和历史角度来考察,文化要素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推进,其作用更是极其巨大的。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种表现:首先是启蒙功能,其次是超越功能,其三是认同功能,其四是同化功能。强调文化至关重要,并不意味着回到“文化决定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原来,“我们的领导”与对方交流时自始至终眼盯翻译,甚至两次握手也眼叮别处。没有目光交流的会谈使该总裁受到从未有过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内涵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第一生产力的双重意义。科学发展史和生产力运行史一再证明,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通过为自然科学创设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机制或桥梁而使自己成为第一生产力。同时,社会科学还通过对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全方位提高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的质而使自己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有些社会科学如管理科学自身就是直接的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只有借助于自然科学,才能完成其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社会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具有表现形式的二重性(生产力属性与上层建筑属性的辩证统一)、转化环节的多重性、转化过程的长期性、转化效应的深远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外显形态的模糊性、定量分析的不确定性等特殊性。长期以来,人们有意无意地将其排斥在生产力大家庭之外,陷入“意识形态性是其唯一属性”的认识误区,使屡受冷落、相对滞后的社会科学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致使社会科学与生产力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走出认识误区,还社会科学以第一生产力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界定“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分析了从“第一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所体现的思维观念的转变:从系统内部比较到系统之间比较;从注重定量分析到注重定性分析;从突出对象分析到突出主体选择。以“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辩证统一为基点,把握“第一”,代表“先进”,开括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