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平时的考试或学习中,不少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知识产生误解,现举例并纠正如下:1.国人暴动不是奴隶暴动公元前841年,西周爆发了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走向衰落。那么,“国人”是不是奴隶呢?其实,“国人”指西周时居于王畿和诸侯国都及其中心区的人,包括国君的同姓、贵族的宗室成员及平民等。“国人”可以议论政事,有当兵的权利和义务。奴隶没有人身自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饮食生活的误区,阐述了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国人的营养意识以达到促进国人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释“国人”     
在我国西周、春秋时代的历史舞台上,有一个很活跃的社会力量,叫“国人”。先秦的很多典籍中都提到它,例如:“文王蔑德,降于国人”。“淑人君子,正是国人”。“国人皆曰贤……国人皆曰可杀”等等。对于国人的政治活动,先秦史籍也有具体的记载,例如:“厉王虐,国人谤之……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郑于孔之为政也专,国人患之……。甲辰,子展、子西率国人伐之,杀子孔而分其室”。“二子(范氏、中行氏)伐公(晋定公),  相似文献   

4.
国人的英语水平严重影响了国人的听说和交际能力。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从几个方面说明了学习音标的重要性以及音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M44墓主身份是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对象。有的认为是姬姓焦国人,有的认为是姜姓焦国人,还有人认为是姬姓虢国人。在梳理、分析相关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M44墓主“追夷”应该来自姬姓焦国,但不一定是召公之后。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具有独特特点的优秀作家,他的《四世同堂》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以独特的角度,熟练的手法,深刻而犀利地描写了国人的心理特点,成功刻画了软弱、封闭的国民性,在国人形象的塑造方面,生动而饱满、丰富而复杂、朴实而幽默。本文主要分析四世同堂中老舍笔下的国人形象。  相似文献   

7.
母语与外语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2):F003-F003
不是据说,而是真有不少国人的国语水平已到了不会写的地步。倘若说有不少国人还到了不会说的境地,我相信却不敢写在纸上,因为怕落下白纸黑字的把柄被国人嘲笑和唾骂。  相似文献   

8.
谈不起来     
境遇 谈 一 位中 国 人和 一位 美国 人 在交 谈。美国 人滔 滔不 绝 地说 个不 停。中 国人 侧耳 静 不听 ,一语 不 发。有时 ,美 国人 问 中国 人一 个问 题 ,还 没 等 他 回 答 ,美 国 人 又 接 着 往 下说 了。没谈 多久 ,双 方 都觉 得有 点 不对 劲。 问 题:为什 么谈 不 起来 ?起 讨 论 : 来 a.美 国人 话 不停 口。 b.中 国人 不便 插 嘴。 陈 c.中 国人 答 话困 难。 海 涓 …  相似文献   

9.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认为西周的平民就是国人,并且是被统治阶级。考诸典籍和史著,西周国人是一个多种居民的共同体,属于统治阶级范畴。国人内部也有贫富和等级差别,平民作为国人的下层,也同上层贵族有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0.
2013年5月24日,一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照片。照片中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文字,此网友称那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这一事件立刻引发了国人的争论。不少人表示这是"国人之耻",也有人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国人整体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何塑造河南人新形象,目前学界比较重视的是通过经济发展、舆论宣传和提升中原儿女的综合素质来进行正面形象的传播和树立,却忽视了官方和民间力量直接为河南人形象正名的负作用,低估了文学豫军对树立河南人形象的独特作用。而创造出性格丰满、灵魂高尚的人物形象正是文学豫军的创作瓶颈。文学豫军需要塑造出大写的河南人形象,使文学资源有效地转化成社会资源,才能肩负起作家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河南形象受到舆论界特别是进步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情、民风等多方面着重揭露了当时河南的贫穷、蒙昧和落后的状况,勾勒出了河南形象的消极面.这种对河南形象的"丑化",并非是为了单纯反映河南当时的现实,重点是服务于政治斗争的要求,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有其合理性.但它对外界正确认识河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是造成人们主观上对河南形象评价发生偏差的历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河南豫剧发展史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河南豫剧群体创作、重乡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娱乐性强、适合人群广的特点。在论述其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豫剧无曲无谱、口头传唱的独有特性,揭示了豫剧兼收并蓄、注重自我超越的优良传统,指出豫剧在传承中原文化,展现河南精神,演绎地方文化,幸福百姓生活,展现河南形象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希望河南人通过河南豫剧搭建根亲文化平台,传播中原文化,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创建文化大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乡土教材是以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材,但它在反映并传承地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着国家意识。以河南乡土教材为例,河南乡土教材的发展与整个中国乡土教材的发展基本一致,其开发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驱动,乡土教材的内容同样也透露着地方人士对于地域文化的国家解读。从清末乡土志产生之时,乡土教材就背负起为国家整体服务的功能,通过乡土情来培养人的爱国情感,是乡土教材自始至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近代河南基督教的传播及原因——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传入河南相对较晚,但发展迅猛。基督教各差会采取形式多样的传教方式,共同协作,全力推进,使基督教在河南得以快速传播。河南基督教信仰群体的形成,主要与当时人们物质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寻求心理安慰、因病信教和就学信教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方戏的唱腔音乐来源于民间小调,群众十分熟悉那亲切的乐调、板式和旋律。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各种复杂的内心情感,它那优美迷人的韵味对河南及周边各省的广大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相似文献   

17.
旅游活动在人们生活中分量的增加、冬季旅游范围的扩大,使冬季旅游成为旅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旅游市场"淡旺季"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变,由此带来的行业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冬季旅游产品单调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尤其是河南.同时,体验时代使体验化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本文在分析河南省冬季旅游产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出河南省冬季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豫、人才强省的战略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30年来,河南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河南高等教育现存问题,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改革要立足省情理性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豫南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展现原汁原味的豫南地区民情风俗,是特定历史下形成的独特文化,它作为探讨豫南民间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豫南民间舞蹈艺术不断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面临生存的困境。因此,进行豫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文本和口述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进一步探讨豫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基督教为了扩大信徒,在河南大力发展教育,教会小学、中学迅速增多,女子教育和医护教育也开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教育发展。教会学校为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必需人才,也对河南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民众观念的演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基督教教会通过办教育实现基督化中国的设想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