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以楷先生对于老学的研究,涉及老子其人、其书以及老子之思想的来源及发展三个方面。关于老子其人,孙以楷通过严谨的考证认为老子就是作《老子》的老聃。关于老子其书的讨论,孙以楷除了论证书与作者的关系,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对书本身的研究。关于老子之思想,孙以楷赞同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并以此而将老子哲学称为唯道主义。与此同时,孙以楷对老子思想进行挖掘后提出了老子的玄同论思想,并且对老子思想的来源以及老子思想上承古之道术、后启中国学术的发展做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和谐是老子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道"是老子思想里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认为,"道"为天下母,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因此,"母"的意象在老子思想中具有特殊的伦理意蕴,其所涵盖的孕育之"母"、慈柔之"母"、文化传承之"母"不仅表现了老子"尚阴贵柔"的思想,而且对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 )、《治人事天》(老子乙 )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 ,其作者可能分别是老子、老莱子 ,拟或是老子、老莱子的弟子对老子、老莱子思想的表述。《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似为关尹子所作 ,其“大一”理论与《庄子·天下》所记述的关尹“主之以太一”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老子》第36章中的"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对道法自然的哲学诠释,其价值取向是守柔不争,恰好符合了老子认识事物的负向思维,体现了老子理性思维的技巧和智慧。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辩证思想,从宏观上讲是治国理政之道,微观上讲则是经营管理之术,是一种经营哲学。这一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形成于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记录在《老子》一书中。关于《老子》一书的编纂过程,有不同的意见,但人们普遍认为它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管理思想的基础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管理谋略是"柔弱之术",而老子的社会目标则是"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7.
老子建立的以“道”为本位的学说,强调“自然无为”,然其旨归在于通达“无不为”之境界。老子这一思想在不自觉中暗合了审美的内在规律和精神品质。老子提倡之“无为”精神符合审美心胸的特点,而其终极目标“无不为”之境界则又暗合于审美体验的最高理想。因此从美学角度讲,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是与审美精神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大家巨擘;《老子》一书作为道教的“圣经”,也是中华化的精华。拂去其高邈虚玄的烟雾,其中的内容博大精深,言近旨远。老子所阐发的大多是喻君王治世安民之道,正邦修身之德,但其思想的光辉,穿越几千年时空,对后人处世生存具有深刻的影响。重读《老子》,深觉教育真谛也蕴涵其中,现仅从对班主任工作启示的角度,谈几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老子本人就慨叹“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慨叹自己“独泊”、“独若遗”,因此,对老子思想理解千人千面也是正常的。本人长期对老子思想进行研究,觉得老子思想的精神是“同一”之道。  相似文献   

10.
就老子思想主旨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君主、王侯的“君人南面之术”,更不是老子能动地为统治者提供的一种政治策略。老子“无为”本是老子“道”的一种存在方式,落实到人生实践中来,则首先表现为一种达到其“无不为”人生修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列子以关尹子、壶丘子、林老商等为师。而三子之学,俱由老子之学而出,则列子之为老子学派之后继者,自不待言。张处度(湛)序之曰:“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任,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大归同于老庄,属辞引类,特与庄子相似。”可谓能举是书之大体者矣。一言以蔽之,列子之根本思想,不外袭老子之“自然说”、“虚静说”。然老子之“自然说”,非纯全之无为自然说也。其“虚静说”,非纯全之虚无寂静说也。绎其本旨所在,别有一种真面目之理想或主张。然列子之说,则实取老子之“自然说”、“虚静说”,充之于极端之地,而于老子之隐微的积极的一面,竟抹杀之,故面目似同实异。易言以明之,则列子之学说,不过取老子之根本思想,以游戏的、娱乐的扩充之,而其结果所至,遂与佛教之厌世的寂静说,与庄子无止无界之思想相近云尔。又老子之书,多以简洁有力之格言体,发表其思想,而列子则多以叙事的寓言的表现之,是亦其相异之一端也。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老子、孔子双方的思想相差甚远,实则二者的思想不完全是对立的,生活在几乎同一时代的两位圣贤思想上有相融的一面。老子只是对孔子思想中的违反自然的成分持不同态度并非全盘否定,孔子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继承和发挥。老、孔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而不是相互完全独立的两个体系,老子之自然有利于孔子之仁的发挥影响,而儒家之仁德也有利于来实现老子所向往的自然之秩序。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老子的关注,往往侧重于审美层面。其实老子的五千精妙完全是如何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一部政治论著,对于人生和审美层面的阐释是其政治理论的附产品。老子的美学思想的最终旨归是其理性之中的政治效用。  相似文献   

14.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在立足于老子的自然性、生命性哲学的基础上,辨析其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目的论精神,诠释其教学过程观,探讨其教学之原则。  相似文献   

15.
郭亮 《文教资料》2014,(35):47-48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不断发展,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一大思想流派。老子的著作《老子》否定音乐的作用,他认为音声有别,否定声之美,否定五音的教化功能,提倡符合"道"的音之美。  相似文献   

16.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长时期争论不决。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马王堆帛书《老子》提供的新线索,研究又取得了进展。在这篇文章里,我结合学习帛书《老子》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表自己一管之见,对老子思想作一评议。对于老子其人其书,我同意其人早有、其书晚成的意见。认为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有《史记》为证;《老子》一书写成于战国时期,以其书涉及的内容作根据,都有道理。但又不必对问题说得太死。因此,我在这里是把老子作为春秋时期战国前期的思想代表来考察的。  相似文献   

17.
老子入世之德的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无为"之德可谓是家喻户晓,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其"自然无为"的思想并不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消极性质.其实质的内容是顺应自然,建立和谐,其社会功能指向是"入世之德".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在商品铺天盖地的今天,老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进行深深的反思的.  相似文献   

18.
赵艳 《文教资料》2014,(30):14-15
老子“无味”之“味”是一种至味,其建立的思想基础是道家的核心思想:“道”。老子的“无味”之境是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是“道”境,具有无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就老子思想主旨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君主、王侯的"君人南面之术",更不是老子能动地为统治者提供的一种政治策略.老子"无为"本是老子"道"的一种存在方式,落实到人生实践中来,则首先表现为一种达到其"无不为"人生修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有三:一为注重字训考据,在注经风气较为随意的明代,《老子通义》是一部难得的字训与义理并重的老学著作;二为以自然为宗,朱氏以“自然”作为《老子》思想之核心,认为万事万物皆不能外于“自然”,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诠释路径;三为会通儒道,朱得之为阳明之弟子,受王学“三教合一”思想之影响,其在《老子通义》中也力图突破儒道对立论,从而会通儒道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