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含“春”字的诗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相似文献   

2.
王维诗《鸟鸣涧》中的“桂花”究竟为何物,历来说法不一。许多研究者认为,此乃虚写之物,而有的却将其解释为"月华",更有甚者认为“桂”乃“林”字之误,“桂花”应为“林花”。从相关史料和王维诗歌创作的风格来看,此处的“桂花”应指现实中的“春桂”。  相似文献   

3.
“乃”字在《左传》中出现502次,单独成词452次,分别做连词、副词、代词和判断词;不单独成词的50次。对它们的详细研究,将给“乃”的词义和语法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为科学的汉语史的建立增添基石。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从殷商到现代汉语时期文献资料上的"乃"字使用情况,了解"乃"从实词到虚词的发展过程。殷商时期"乃"表示"你"、"你的"含义,随后语法意义不断增强,成为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之一。近现代以来,除了由"乃"组成的双音节词仍作为连词使用,"乃"基本已经退出了语言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圭塘矣欠乃集》在棹歌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圭塘矣欠乃集》是许氏父子在一个人造池塘内外唱和的棹歌集,是许氏父子一家人及其宾客的唱和集,多种诗体并存,诗词并存。《圭塘矣欠乃集》承继宋代山水诗棹歌的写法,洋溢着作者志得意满,追求闲适的情调,洋溢着棹歌者和协亲情。  相似文献   

6.
村居     
1.村居:在乡村居住。2.醉春烟: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3.散学:放学。4.纸鸢: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这里泛指风筝。早春二月的乡村,正是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时节,也是孩子们趁着暖暖的东风到草地上放风筝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乃(奶)”“及(级)”二字如何写一直让我们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9.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剌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仔细分析研究《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在考狄埃、伯希和等前人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论证马可波罗事实上并没有到过亦集乃城。马可波罗对亦集乃城的记载,应均为道听途说之辞。  相似文献   

10.
元代亦集乃路位于西北边地,是紧靠漠北的军事要冲,甘肃河西一带军队经由此处,其军粮由本路负责筹集供给,史料对此记载较少.黑水城发现了几件军粮文书,为我们研究亦集乃路的军粮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文结合<元史>,比照<黑城文书>中的<大德四年军粮文卷>,对海都之乱时期亦集乃路的位置、为元军筹措转运军粮情况等进行初步疏理研究,以阐明亦集乃路作为西北兵站之一,在元代北方军粮后勤供给体系中充当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刘辰翁以擅写春词和节序词著称,《柳梢青·春感》是其众多咏春词中的一首。词写春但不颂春,而是刻意写春临时节异族入城后出现的怪异景象,以及词人此时独特的情怀。作品充满了深沉的麦秀黍离之悲,荆棘铜驼之恨,是一首别具怀抱的咏春词。词作承载了家国兴亡的重大主题,思想内容更为深刻,情感更为丰厚,具有更高的立意和更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司徒·曲吉迥乃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人,他生活在十八世纪。司徒·曲吉迥乃重建了八邦寺,主持德格印经院的早期工作。司徒·曲吉迥乃作为大学者在佛学、文学、医学、美术等多方面有极大贡献,得到世人的敬仰。  相似文献   

13.
解读粤教版《唐诗末词元散曲选读》中的“春”意象,分析唐宋时期“春”意象含义,然后通过这些含义探究古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而人们在赏析《春》的时候,过多地强调了物美,而忽视了其中人物的描写,《春》中的人物描写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伤春、悲秋两大主题源远流长。这两大主题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有许多一致或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伤春、悲秋主题从本质看,在内在情感上一致;从题材分类看,类型上重复。中国古代文学中伤春与悲秋主题的差异表现在:伤春者多为女子,而男子更易悲秋;从美感体验上看,伤春之作委婉、曲折、缠绵、悱恻,悲秋之作凄清、深沉、苍凉、悲壮;从表现形式上看,伤春之作主要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叹惋,悲秋之作侧重于秋天景物与人生遭际、心境的比照。  相似文献   

16.
"春"具有文字和文化两重意义,中国人对于"春"可谓一往情深,因为它蕴藏着很多而且很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意蕴。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都非常大。  相似文献   

17.
铈(Ⅳ)-罗丹明6G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氟奋乃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在盐酸-硫酸介质中,盐酸氟奋乃静和铈(Ⅳ)、罗丹明6G的化学发光行为,并对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多种因素进行试验,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盐酸氟奋乃静的新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g/mL,检出限为3×10-8g/mL;对浓度为2.0×10-6g/mL盐酸氟奋乃静连续11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方法应用于盐酸氟奋乃静含量测定并与标准方法(中国药典法)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爱华  张安成 《现代语文》2006,(1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歙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r”。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考试说明》规定常见文言虚词由2000年的30个减少为20个,但“乃”字仍在常见虚词之列,为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词,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韩愈感春诗集中创作于三个时期:判司江陵时期,分司东都时期,返回长安安定期(平淮西前)。其意象多为"雪"、"李花"等北方常见之物。韩愈感春诗体裁多样,律体、偶对渐多;风格以枯淡平和为主。由此可见韩愈诗风的多样化与渐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