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指导课难上,学生作文难做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的。在现行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每当老师一提及要写作文时,多数学生就开始叫苦。有时教师的激情导入已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致,可是一让他们自己动手写作,他们又开始唉声叹气了。写作的过程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艰涩的。每当面对这样的窘境,我就想:怎样才能让作文课堂充满阳光,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心境充满愉悦?  相似文献   

2.
王琳  李芳陆 《山东教育》2004,(13):34-34
庆祝袁瑢老师八十华诞的盛会上,我们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于老师幽默、洒脱和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上老少童趣竟是如此自然、和谐,回味之余感触愈多。  相似文献   

3.
地方院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赶超行为。地方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的,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王晓虹 《福建教育》2006,(9A):25-26
一、教学场景生活化 很多教师觉得口语交际课难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使得口语交际课不好把握。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如何解决“教师难于指导学生懒于开口”这一难题?还是让我们从于永正老师《学会赞美》(苏教版第八册)的教学案例中去寻求答案吧。  相似文献   

5.
6.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课的人无不为这样的情景所打动:课堂上.在师生轻松平和的交流中.学生的习作情感在不断升温,习作的视野在逐渐开阔。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让听课教师如沐春风.更令人震撼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那富有情趣和灵性的言语表达.那轻松习作、享受作文的情感流露.就连这帮孩子们的语文老师都连声惊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平时相比真是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使原本沉闷的作文教学在于老师的演绎下而熠熠生辉?是什么原因使日常作文课上挤话编话.畏写烦写的学生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7.
今年早些时候,我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的《一株紫丁香》。于老师追求的是简简单单的教学风格,收获的是扎扎实实的课堂实效。他的课没有故弄玄虚的"卖弄",没有故作姿态的"忽悠",是那么真切、自然、民主、真诚地与孩子交流。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味。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于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自己背诵课文的环节。当于老师告诉同学们自己要背诵课文时,我看到了同学们惊讶的表情,期待的目光,继而专注地听于老师一字不漏地  相似文献   

8.
《成才之路》2011,(26):16
于永正语录⊙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应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入手,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关爱,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灵。⊙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9.
黄桂林 《福建教育》2001,(10):26-28
根据教学过程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机理,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正埋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其改革的着力点,就在于通过情境的创设,使课堂进入师生和谐共振,教学默契配合,气氛紧张热烈,力度张驰适宜的艺术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学生的潜能能得到充分开发,智力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品质能得到充分培养。在于永正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境创设的艺术境界可谓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10.
近来欣赏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几节阅读教学课。于老师在教学中语言诙谐幽默.机智迭出,教学形式生动多样.他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是令人折服。特别是在指导阅读教学中,他那将错就错、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是值得品味。下面撷取他的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1.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的细节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细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教学过程的丰富程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既温厚敦实、血肉丰满,又摇曳生姿、妙不可言。细品起来,与他关注教学细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3.
王党生 《教育》2010,(9):30-31
一般老师都不太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相当淘气的女孩,但是斯霞老师喜欢我,我也爱斯霞老师。  相似文献   

14.
在师范读书时,我看过于永正老师的上课录像,读过他的文章;走上讲台后,曾有幸当面聆听于老师的课。我深深折服于他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简洁、淳朴却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几年,  相似文献   

15.
在2009年第5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上拜读了林春曹老师的《习作评改:把真话说到底》,心中产生许多感想,一言以蔽之:本节课在“战术”上可圈可点,而在“战略”上则得不偿失。成功之处众所周知,无须赘言,笔者想谈谈本节课的不足,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16.
她是学生眼中最可爱的老师。她那温暖亲切的笑容、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印刻在每一个学生的记忆中。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网评师主页上,有位毕业生这样留言:“大学四年如果没听过房玫老师的课,那将是你人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17.
有幸数次聆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和讲座,在感受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同时,被于老师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所启发: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告诉是最低层次的教学,最高层次的教学应该是唤醒!那么,如何唤醒呢?从于老师的教学中,我得到启发,认为应从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8.
习作点评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不断激励学生发挥潜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发展的动力。但习作点评的有效性却常常使我感到困惑,直到我有幸读到了贾志敏老师针对三、四、五年级学生的习作所作的点评。  相似文献   

19.
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