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提出并强调诸多新的教学理念.以往重视分析、串讲的古诗教学根本无法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与境界.要达到这些新理念的要求,新的古诗教学方法应为: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倡个性,巧迁移.  相似文献   

2.
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仅仅停留在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的较低层次上,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明显不够。本文重点从"知诗人,解诗题;扣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改散文,升诗旨"四个方面,就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幽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理解诗词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试着在诗词中挖掘写作的方法。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认真读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你是否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是否掌握了连续观察的方法?别急!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四年6班的同学们在“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后,总结了自己从古诗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并学以致用,写下了自己的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4.
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10》。教学策略:互动学习是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关键环节。我设计了“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教学环节。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教学应跳出传统的"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简单化教学模式,倡导精于导读、深于品析、重于拓展等创新教学,让学生学会读诗,领悟诗意,体会诗境,提高古诗教学实效,焕发古诗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联想意象、把握景物的特点""领悟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境,把握情感"三个方面对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解,希望以此提高诗歌鉴赏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枫桥夜泊》(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感受到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思"呢?我采用"读一悟一引"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一、读出画面,感知"愁"教学中,我将形式多样的诵读贯穿整堂课,并注意对这首诗的"情感""意境""画面"的把握,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地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师:同学们,诗人张继站在枫桥边的小船上。夜幕笼罩下的枫桥别有一番景色,他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融进了诗句中。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相似文献   

10.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由于不少教师缺乏对古诗教学方法的研究,常采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步教学法,教学过于程式化,削弱了古诗词本身的神韵与诗意,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古诗的兴趣。如何教出古诗原有的韵味,让小学古诗词教学充满情趣、充满诗意、充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开始"正规"的命题作文,虽然一二年级已进行了大量的作文基础训练——看图写话(或口语交际),但从命题作文的形式上来讲,三年级的确属于作文起始阶段。四年级也仅仅只是初步掌握了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因此,三、四年级习作课指导是否有效,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此谈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正教法是辅助教师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意境教学法"作为教法的一种,高中语文教师在运用时应熟练地掌握其内涵,结合课文实际,准确地运用。一、"意境教学法"的内涵"意境"是意和境的结合,文艺学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10》。教学策略:互动学习是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关键环节。我设计了“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片段】1.解诗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争论的故事》(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时间:2011年4月1日教学场合:"善学:我们的教学主张"名校课堂巡礼(镇江句容站)教学年级:三年级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作文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作文起步为后面几年的小学阶段作文奠定了基础,地位相当重要。由于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从说到写,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这就决定了三年级作文起步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教师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重要途径,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老师首先应明确。下面就《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部分古诗(7~9年级),简单地谈谈常用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以其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幽深的意境倍受师生喜爱。散文形散神凝,行文颇具跳跃性,作者的思路纵横驰骋、自由奔放,处处蕴藏着"美"的因素。下面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2、品味本文层次美、意境美,学习写景的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思路:本节课以"读"贯穿整节课,采用"一线串珠"式的教学方法,我设计了"一读课文通文意,二读课文理层次,三读课文品意境,四读课文悟情怀,五读课文诵经典"这五个环节,层序递进,预期在"三读课文品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