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原来的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三维"变成了现在的"四维",这是因为潜心与编者对话是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敞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展开的不同形式的对话。它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开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读者,与文本的对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这么阐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版的新课标这样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实验版,2011年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说。经过几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对话":一是人本对话,即教师与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展开有效对话关键是平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只有"尊重"教科书编者、文本,才能展开平等对话,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蒋智斌 《江苏教育》2012,(25):26-2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原来的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三维"变成了现在的"四维",这是因为潜心与编者对话是使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敞亮的重要环节。一、与编者对话——让文本解读更敞亮文章选编进教材,已经区别于一般的文本,其阅读的价值发生了变化,成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遵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还需要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揣摩编者的选编意图,这样的解读才更为全面,更为敞亮。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编者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隐性对话主体,有否深入开展与编者的对话关乎阅读教学的方向性和实效性。本文立足于编者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实践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维度对话编者,希望能藉此架起学科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使阅读教学更为有效、有序。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学对话",《语文》实验稿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2011年版课标改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了"教科书编  相似文献   

8.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一句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中的"之间"是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词。"之间"表明学生、教师、编者、文本四者是有"关系"的。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还比较"复杂"。复杂在哪里?复杂在对话的立体性上。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对话,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编对话和生编对话的"六维"关系。从教学的和谐性、平等性看,"六维"是不存在此重彼轻、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改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对话,并把"对话"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这一模块的教学建议中就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指出我们对话的内容"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更直接点明要求进入教学中的对话主体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其中值得关注但又容易为我们日常教学中所经常忽视的是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苏娟 《广西教育》2014,(45):79-79
正2011年,国家课程改革委会员推出《课程标准》的"修改稿"。比较之前的实验稿,修改稿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中增加了一个维度,即增加了"编者"这一角色,将阅读教学定位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成为教学的又一重点和突破点。一、与编者对话——让教学定位更明确除了《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发展需求,编者的意图也应成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弄清文本意义和编者意图,与教科书编者对话。那么,怎样在实践中与编者进行很好地对话,做编者“知音”呢?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须先认真与文本"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应该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也反复强调多层次的"交流",从"乐于与人交流"(第一学段),到"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三学段),不仅凸显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对话",也强化了"多重对话"的实践价值。因此,构建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阅读情境,乃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这种理念,有效开展"多重对话"呢?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间的对话,主要存在四种形式:编者与文本的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以及师生对话.其中,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及侧重点,藉此渠道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师生对话的定位,应是引导生本对话有效进行,概言之,就是“助读”.教师助读应指明生本对话的方向,确定生本对话的着力点,创设丰富有效的生本对话形式,提供突破生本对话障碍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修订稿与实验稿相比增加了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场对话过程中,无论是文本作者、教师还是编者,都应发挥各自不同的职能功效,不可偏废一隅。对文本作者而言,侧重于其创作性;教材作为特殊的对话者,编者具有编辑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引导者,具有教学主体性;阅读对话,则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其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语句,也是老师们一再提及的高频评课语。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生本对话的质量,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需要教师做到以生为本,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生本对话"作为其中之一,怎样才能使其更加有效呢?从"莫让对话流于形式,莫让对话偏离中心,莫让对话脱离实质"三方面探析生本对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诸定国 《江苏教育》2014,(18):34-3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四者间对话存在六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各具价值。在课堂中,阅读对话主要表现为生本、师生与师本三种形式,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因为"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教师的助读,就成了实现生本对话的桥梁。教师助读,体现在文本课程价值的先期开发上,体现在课堂中对文本价值的二次定向上,还体现在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与形成"类概念"上。教师的助读,还需要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