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季鸾,名炽章,以字行,陕西省榆林县人,生于1888年3月20日,是著名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和中国新闻界新闻自由的倡导者。他与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被誉称为“陕西三杰”。1902年秋,张季鸾前往关学大师刘光(?)在礼泉县九嵕山下主持的“烟霞草堂”就学诹豕??)的亲自指点下,张季鸾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刘光(?)教学注重史地,使张季鸾打下了中国史地知识的根基,并使他在国学方面朗然得条理,为文章亦如良史之绵密警策,为他后来从事新闻报刊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5年秋,张季鸾由陕西高等学堂派遣赴日本官费留学.由于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影响,他开始注重社会政治活动,思想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盟会陕西分会部分留日学生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特创办反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蒋介石早年曾混迹于上海滩,与黄金荣、杜月笙等帮会头面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他20岁(1907年)那年,就由沪军都督陈其美介绍加入青帮组织。同年,仍由陈介绍加入了孙文创建的同盟会。从此,蒋介石走上了他投机革命的政治生涯。 1927年,蒋介石当上了北伐军的总司令,耀武扬威进入上海。“4·12”反革命政变后,将迫于强烈的舆论压力和国民党内部矛盾,不得不作出“引退”的策略。尽管如此,蒋介石昔日的那帮下至江湖旧友、上至闻人大亨仍以蒋在军政界的显赫地位引以为荣,甘愿鞍前马后为其效力。然而在蒋宋联姻期间,发生的杜月笙“劫持”宋美龄一事却  相似文献   

3.
陈其美     
《档案与史学》2011,(10):3-3
陈其美(1878-191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字英士.早年赴日留学,一九O六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负责策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一九一一年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任庶务部长.武昌首义后,在上海积极组织起事,十一月三日领导上海民军起义,光复上海.旋被推为沪军都督.一九一二年初,为派系权力之争,派  相似文献   

4.
张季鸾,名炽章,一生所用笔名主要有少白、一苇、榆民、老兵、记者、幕刘等。这些笔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反映着张季鸾在各个阶段的精神风貌。 “少白”是张季鸾在报刊开始发表文章所用的第一个笔名。 1908年2月26日,同盟会陕西分会部分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夏声》杂志时,张季鸾仅21岁,他以“少白”笔名,积极为《夏声》杂志撰写稿件,除了第三、八、九三期外,每期《夏声》都有他的文章。 “少白”,即少年头白。张季鸾自幼聪颖绝伦,十四五岁即能走笔写三四千言文章,故在乡里素有神童之目。1903年秋,张季鸾与其侄张崇基及延榆绥道陈兆璜之子陈燮前往礼泉县烟霞草堂,拜关中大儒刘古愚先生为师。古愚师弟子不少,但格外赏识张季鸾。旋张季鸾赴日本留学,学习日语,进步最速,四五月后即能用日语交谈,为同侪所不能及。张季鸾由于刻苦学习,且身体素质较差,所以20岁刚出头,头发就白了。因此,他激励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用“少白”为笔名,表示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更应抓紧时间加倍努力,趁早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寓有自勉自励之意。 “少白”是张季鸾早期在报刊发表文章的主要笔名,还用于《民立报》、《民信日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5.
正国民党元老、著名的爱国将领程潜,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他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先后当过湘军都督府参谋长、湖南省主席等。1949年8月4日,他与陈明仁宣布湖南"和平起义",功莫大矣。中共领导自然也委以重任,1949年后程潜曾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同盟会”原名“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由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所组成。1905年9月18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共出版了二十六号,《天讨》增刊一册和号外一张。它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机关报。孙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从1905年到1911年,其间虽偶有间断,但将近六年的留日生活,还是让张季鸾多年之后受益匪浅.笃信“勉学报国”的他,既初步习得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常识,又近距离地接触了近代社会文明.同时还拓展了朋友圈,因同学同乡等关系结识了不少留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与其中部分人更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和政治选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铁肩担道义的报人形象之下,张季鸾内心怀有着博大的“社会之爱”. 1934年秋,正逢楚林公百年诞辰,张季鸾回籍祭祖扫墓,并刻石立碑.在新文化、新思潮的激荡下,当时社会“颇不讲此种旧事”.他无意特别提倡,而只是行其心之所安:本来报恩之道,各有所宜,不必强求一律,“只希望大家都亲亲而仁民,推广骨血的至情,涵养爱人爱国的挚感.我想这或者不是违背时代潮流”. 五四运动以后,“打倒孔家店”等反传统的观念一时盛行.相对于“家庭革命”等激进主张,张季鸾倒是较为审慎.他深信:“惟能实行者,始能立言.”  相似文献   

9.
褚辅成是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辛亥革命期间,他秉承同盟会政治纲领,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本文拟对浙江辛亥革命前后褚辅成的历史实践作一探讨。一、宣传和组织反清革命褚辅成(1873—1948),浙江嘉兴秀水县人。在浙江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4年"只身东渡,联合同志,以期复国自强"[1]160。留学期间,他结识孙中山,并于1905年宣誓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担任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开始  相似文献   

10.
想到张季鸾,我竟然同时想到了大胡子的爱因斯坦,这个念头貌似很荒谬,但是也不全然荒谬.1922年,爱因斯坦一生中唯一一次到中国,他们曾在上海同桌吃过饭.1930年,爱因斯坦写过一篇文章《我的世界观》,其中有一句话:“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力的、有情感的个人,是人格……”我想这句话可以用来评价张季鸾,他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有情感的个人.  相似文献   

11.
蓝小西 《湖北档案》2010,(12):41-43
杨虎,字啸天,安徽宁国人。南京将弁学堂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反清闹革命,曾率7个人组成“敢死队”,冲上“肇和”兵舰,发动水兵起义.炮打制造局。  相似文献   

12.
在“文革”中,张季鸾先生碑铭也遭到同样政治厄运,一些失去理智的人们将它砸成碎块,然后四处随意扔弃,从此,完碑已不复存在。幸运的是,前不久,笔者在榆林市政协的帮助之下,在刘少英家中发现他收藏有完好无损的《中华民国故报人榆林张季鸾先生碑铭》拓片,它为我们系统研究张季鸾先生的生平、思想等提供了翔实的、重要的资料,因此价值极其珍贵。征得刘少英的同意,遂将拓片拍照下来,并加以标点、整理。现将碑铭全文抄录如下,仅供研究张季鸾先生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进程中,海外华侨是同盟会重要的依靠力量,而作为华侨重要组织的美国致公堂的政治态度尤为关键为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革命事业,孙中山亲自加入致公堂,采取改造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重申致公堂宗旨、章程,健全完善各地致公堂组织,实行同盟会和致公堂的联盟等拳措改造致公堂,使其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坚强社会基础,为中国革命提供强大的经济援助,并成为支援革命的有生力量,从而使海外华侨和祖国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修梅,字浴凡.1880年3月1日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城北凉水井. 1901年,林修梅考中秀才,因家境困难,即外出教私塾.他痛感清廷腐败,不久就选择了习武救国的道路,1903年考入长沙陆军武备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06年以公费资格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孙中山、黄兴于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他们的革命思想对林修梅影响极大,他毅然加入同盟会,投身于反清救国斗争.1908年底,他在士官学校毕业后,与同学、同盟会员程潜一同受同盟会委派,入四川新军,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次年,随军进驻西藏,在驻扎拉萨时,写有<西藏游记>、<治藏策>等著作,阐述治理西藏、抵御外国侵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国闻通讯社》曾是《大公报》(新记)的姊妹企业,而且可以说,它是《大公报》的母体。这不仅因为旧《大公报》革创时期的“班底”大多是从《国闻社》调集的,而且作为《大公报》的三“巨头”——吴鼎昌、胡改之、张季鸾也是在创刊《国闻周报》之初,开始紧密结合的。他们三人,在早年同在日本留学时就认识,但大概只是泛泛之交。归国以后,就各奔前程。吴、张二人,都挂籍同盟会;而吴在清末,就进了大清银行(中国  相似文献   

16.
清末林伯渠吉林视学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伯渠(1886~1960),又名林祖涵,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3月,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鉴于长江流域起义屡遭挫折,决定在东北实施“边疆革命”的计划,林伯渠被同盟会派至东北从事  相似文献   

17.
著名记者徐铸成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初当记者,《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常常向他传授一些经验。比如采访要先摸清“行情”,然后才能知道哪些是新闻,哪些虽是新近发生的事,但不值得采访。他开始试跑政治新闻时,每次出发前,张季鸾必定详细交代  相似文献   

18.
为民渫利的银行家 1888年,周小燕的父亲周苍柏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工商世家.他早年在汉口义华学堂读书时,就加入同盟会、后闲参与学潮,被当局追捕。  相似文献   

19.
论于右任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4,(12):55-58
于右任创办的第四张报纸是《民立报》。当时,同盟会领导下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出现的“抢米风潮”,广西、广东、云南、浙江、河南、直隶等省先后爆发的抗捐抗税斗争,以及同盟会领导下的地下革命活动,革命形势继续高涨,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全国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续范亭,山西人,国民党中将.早年加入同盟会,18岁任远征队队长,在大同城与清兵作战,初出茅庐便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