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网络谣言逐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汶川地震期间的网络谣言为样本,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传播效果等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日本地震后的中国抢盐狂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谣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谣言传播过程中几个关键性的基本传播要素(传播环境、传播方式、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众等)处于特殊情况下共同作用所致。要杜绝谣言则必须保持信息畅通,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3.
李丽  王勇 《新闻世界》2010,(7):202-203
今年初发生的山西"等地震"事件,说明在网络和手机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易发性、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征,应对新媒介环境下谣言的传播,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提高公众传播的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政府快速应对谣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卞文阳 《青年记者》2017,(21):47-48
谣言,这个曾经人们以之为耻的“恶之花”,如今却成了舆论场上的“新时尚”.这是危言耸听吗?2017年以来,多次舆论纷争都和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相关联,如“聊城于欢杀人案”“泸县中学生死亡事件”等,都有大量谣言产生、传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危害深远. 融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特点与危害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①网络谣言,就是通过网络发起、传播、讨论、发酵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当人人都可在网络中发布信息时,谣言就成了信息场、舆论场中难以杜绝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观望期、公开期、问责期、沉寂期。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呈现新特征,自媒体传播真实快速地引发受众关注,网络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网络论坛传播对突发信息辨识度增强。传播对网络谣言的形成有三点启示:事件本身的特点制约谣言散播,政府媒体信息即时公开消解谣言散播,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阻止谣言散播。  相似文献   

6.
吕静 《出版广角》2016,(19):69-71
自媒体时代,全民新闻报道在增强新闻(信息)时效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谣言的传播概率.互联网朋友圈的强关系传播特征、封闭性和私密性空间属性、裂变式传播方式为谣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章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心理角度分析朋友圈谣言的传播机制,以期为谣言的消解和治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谣言传播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邻近省份甘肃、陕西等地地震谣言四起,这些谣言多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传播,大意为两地近期会有7.0级以上地震.一时之间,当地市民工作、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不少人露宿街头,情绪十分紧张.在此之前,通过手机短信制造传播谣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592 1亿条,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手机短信在给国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8.
李长月 《传媒》2015,(1):51-52
谣言自古有之,而现代媒介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则使谣言增添了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捷径.如何对其甄别和消解,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相比于传统谣言,微博谣言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微博谣言的特征 第一,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这也是微博谣言有别于传统谣言的主要传播特征.微博是一种高效的自媒体媒介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和手机发布微博信息,这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助长了谣言的传播能力.尤其是一个“大V”微博主,通常会拥有成百上千的受众“粉丝”,其发布的微博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和连续转发,百而千,千而万,进而产生类似核裂变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2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1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武文琪 《新闻传播》2022,(16):26-28
互联网在方便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渠道,本研究对新冠疫情期间“微博辟谣”的150条谣言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多数网络谣言是由个人发布,且配有图片及文字;生活类谣言和病毒类谣言占比最高,涉及弱势群体是谣言最大的特征;在说服方式上,谣言的标题更重感性,而内容上更偏理性。最后对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彬彬 《新闻世界》2012,(4):213-215
本文以2011年日本地震为例,探讨谣言传播的话语机制。总结谣言传播中的话语特点、话语失衡现象以及预防谣言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人民日报》提供的辟谣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了截止至2021年10月份的211篇谣言文本,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视角分析网络谣言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探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与传播机制。研究发现,与传统谣言不同,网络谣言具有扩散速度实时化、“点-线-面”传播立体化、内容多模态化、关键词碎片化的新特点,并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意见领袖和网络用户的“加信”,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场“信息疫情”的复杂性。建议通过政府、意见领袖、网络公民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协作,在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同时,形成及时有效应对的反应机制,建立信息传播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当下网络成为我们传递信息最迅速的渠道之一,伴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准确甄别真实信息和谣言.由于人们在看到信息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导致我们的辨别力有所下降,所以部分受众作为信息的二次传递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谣言的大范围传播.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例探讨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在未来应该如何规避网络谣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微信的迅猛发展,在大大便利人们信息交流、信息获取的同时,也为假新闻、伪科学、点赞陷阱等负面内容的产生、传播提供了"温床".如何不断加强微信传播内容的管理,强化监测微信谣言、及时辟谣追责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牛媛媛 《新闻世界》2010,(12):148-149
谣言有诸多种类,本文以网络地震谣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传播特点及形成舆论危机原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与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谣言是舆论场域中一种异乎寻常而又未经证实的信息存在和与此相关的传播话语存在,其内核是未经证实的信息,由一定的话语负载、传播和评价.根据谣言发生作用的机理,治理谣言的根本之道在于:从源头上减少谣言制造者和杜绝造谣现象,切断谣言的传播路径,加强对社会舆论场域的引导,增强公众心理层面对于谣言的免疫力.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谣言与...  相似文献   

18.
谢惠加  陈柳汐 《当代传播》2021,(1):82-84,9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各种疫情相关信息传播力强、社会影响大,但信息是否属实往往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我国应建立有别于一般网络谣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认定处理机制,规定只有省级以上疾控中心才有权力认定谣言,细化谣言的认定处理流程,增加谣言认定错误的救济程序,完善谣言发布、传播、认定处理三类主体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徐勇 《编辑之友》2015,(11):9-12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影响的一类特殊的集群行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则是一个群体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以社会学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结构性诱因和结构性紧张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共同信念的形成和偶发因素的出现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原动力;行动动员的完成和社会控制的失效将网络谣言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