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处处皆新闻”,这话颇有道理。但发现新闻是一码事,重要的是能否及时报道出去。我的作法是:发现新闻线索,立即采访,快速成文。新闻贵在新颖及时,这符合新闻本身的要求,也容易被报刊采用。一次,西安市环保办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有奖征文活动,我校竟有10名同学获得了好名次。我抓住这一线索,趁热打铁火速成稿,三天后,就上了《西安飞机报》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官司也在增多。目前情况看,新闻官司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该怎么搞?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新闻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陪风”不知是什么时候钻到我们新闻工作里来的。某报社记者,或某上级单位的新闻干事到基层采访,下面的新闻单位、宣传部门都要层层派人陪着采访。于是报纸上就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篇不长的报道,署名的作者却是一大串,少则两名,多则三、四、五名。解放军报多次强调,一篇文章署名不要太多,但报纸上始终根绝不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记者挖掘新闻最大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新闻报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所在媒体美誉度和公信力的高低。笔者试就此话题谈点拙见,权当是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中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品同小说一样,要打动人、吸引人,需要细节描写。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新闻只要把事实讲清楚就行了,描写是画蛇添足。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要想把新闻写得生动感人,避免枯燥、雷同和千人一面,适当地使用一些细节描写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过去一些优秀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如魏巍写的通讯《依依惜别的深情》的开头,就运用了诗一般的语言真实具体地描绘革命胜利后的朝鲜;再如1985年7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举行隆重仪式欢迎李先念主席访美。这类新闻一般很难写出新意,但合众国际社不是泛泛写一般的仪式消息,而是抓住仪式的特点:里根抱病欢迎李先念主席。新闻描写了里根病后的声音(“很嘶哑”)、脸色(“很苍白”、“失去了特有的红色”)、姿态(“乐队奏两国国歌时一直站着”)、发表讲话时(“打破了惯例”、“坐了下来”)、精神(“显然有点气力不支”)、活动(“宴会上活动受到节  相似文献   

8.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记者挖掘新闻最大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新闻报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所在媒体美誉度和公信力的高低。笔者试就此话题谈点拙见,权当是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9.
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平时十分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对他们永远是丰富多采的。忘记生活,脱离生活,本领再大的作家恐怕亦难写出富有感染力、号召力、战斗力的“活’的作品来。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要不要进行新闻素材的积累?这个问题看法就不完全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在于“新”,只要捕捉到新事物就行。殊不知,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联系的;了解了旧事物才能发现新事物,有旧事物作衬托,新事物才更光辉照人。根据我个人10多年新闻工作的实践,搞新闻  相似文献   

10.
近见宜昌日报1月18日报道的枝江县桂花信用社“刘胡兰式”英雄潘星兰、杨大兰,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国家财产的英雄事迹。她们是新时代的优秀女青年,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月'洲门卜月.心州卜月卜一月卜叩月卜一日司卜月卜心卜相闷卜  相似文献   

1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去年12月24日12点新闻节目里,广播了“赵紫阳总理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今天起在北京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陆续发行”的消息。随后人民日报和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写要真实、可信宋兆宽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可信的前提,但可信不一定真实。请看一篇报道的开头:10月28日晚6点40分,北京开往太原的473次列车驶进了忻州车站。车轮尚未停稳,站台上就响起了急促的找人广播:“退伍战士任忠同志...  相似文献   

13.
西方的新闻采写理论由于其西方新闻观、报纸商品化和西方文化背景等等根源,同我国的新闻采写理论在现实上和理论上毕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在探索我国新闻采写理论的道路上,如何从理论上评价和从实践上借鉴西方新闻采写理论,有效地促进我国新闻采写实践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正是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新闻,是相对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而言的新闻.社会新闻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而且富有情趣的人和事或某些现象.新闻媒体很注重社会新闻,有的报纸在刊发此类新闻时,特意标明“社会新闻”字样,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湖北农民报》的“社会文化·大观园”专版,除安排法制建设方面的稿子外,就刊发为数不少的社会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在越来越多履行传播信息、报道消息、舆论监督等社会职责的同时,因新闻侵权被告上法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作为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作为本单位新闻稿件的主要源头,记者如何在采访、写作中既游刃有余地完成报道任务,又有理有利地使自己和单位避免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各级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新闻载体正确开展好舆论监督也是贯彻党的新闻方针、当好党和人民喉舌、增强自身威信的重要途径。然而,开展舆论监督就容易产生新闻官司,如何在切实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的出现,成为当前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面前的一道严肃课题。1983年,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第1期发表《二十年“疯女”之谜})的文章,导致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据说,这是建国以来的首起新闻官司。此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与“经商热”、“集邮热”等同步,出现了“新闻官司热”.先后有200…  相似文献   

17.
杨雁 《新闻窗》2007,(3):43-44
娱乐新闻是从文化新闻里诞生出来的另类,但是近几年逐渐开始兴盛,其受读者欢迎的程度也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新闻,以影视歌三坛的动态信息为报道对象,特别关注明星的行踪、生活及情趣。娱乐新闻成了许多报刊最吸引眼球的部分之一,许多报纸包括《南方都市报》,上海《青年报》  相似文献   

18.
王辰瑶 《中国广播》2013,(6):128-128
数百年来,不断发展的新闻职业理念和一系列操作性规范都在要求记者要尽可能"专业"地去观察和记录事实,而不是制造事实或成为事实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旁观者清",与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才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19.
数年来,不断发展的新闻职业理念和一系列操作性规范都在要求记者要尽可能“专业”地去观察和记录事实,而不是制造事实或成为事实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旁观者清”,与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才比较可信。新闻客观性认为,记者的角色定位应是致力于追求真相的社会记录者,而这一角色并非天生具有,需要一系列职业理念和规范来约束记者行为,建构合格的记录者形象。一方面,记者要在个人表达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以维护记者在新闻报道上的公信力和话语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在哈尔滨,提起哈尔滨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的李庆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庆长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工作岗位怎样变动,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李庆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