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我国广场舞活动的媒介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并从媒体角度提出改善的建议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为例,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上塑造的残疾人形象,研究媒介如何全面准确地呈现残疾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蒋苏  曾艳梅 《新闻世界》2013,(7):254-255
【摘要】长期以来,媒介对农民工形象的塑造存在着模式化、脸谱化、刻板印象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农民工媒介形象的相关报道在引导公众对农民工形象认知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1983年-2011年《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进行分析,对农民工媒介形象进行考察,并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重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有记者节以来,各大新闻媒体的新闻理念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历年记者节前后的新闻报道分析探讨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新闻本位、人文关怀以及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6.
7.
8.
刘婷 《新闻世界》2011,(4):130-131
新闻既是一种叙事,也是一种媒体再现,还是一种对原有事件、言辞和行为的选择性描述,是一种被构建出来的现实。军人,担负着维护和平、保卫祖国安全的神圣职责,对于军人的媒介形象我们必须要维护。本文选择了《中国青年报》中对军人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和抽样调查法来回顾和评析媒体对军人的报道及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咸宁日报聚焦农村青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寻求身份建构和实现个体价值的命题,深刻刻画其对时代变革的直观感受和理性反思,通过对返乡青年这个群体的深度报道,以小见大反映城市反哺农村的趋势之变、城市回流农村的潮流之变、国家战略有效实施的乡村之变。  相似文献   

10.
5G时代,各种新兴媒体涌现,媒介融合是常态,融合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央视坚持以平视视角与受众进行对话,力求实现年轻化转型.央视推出了记者王冰冰,让其走进新媒体平台,在短时间内就引发了平台用户的热议.王冰冰的走红是发挥自身优势、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支持、受众主动传播三者合力的结果,是央视探索年轻化表达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央视结合传统媒体特有的优势,充分挖掘年轻受众媒介使用习惯,这为其他主流媒体在内容传播的创新上提供了可参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董广安  冯鑫 《青年记者》2016,(34):44-46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建设与软实力提升.在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大众终究是通过媒介去了解领导者,因而领导者的媒介形象格外值得关注.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当前媒介生态下建构良好的媒介形象,对于我国国家形象建设与软实力提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刘艳 《东南传播》2016,(9):61-62
校园暴力事件在近年来受到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针对受害者形象的报道,新媒体如何在秉持客观真实的新闻专业基础上发挥大众传播传承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功能,引发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凤凰新闻手机客户端对校园暴力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总结出媒介在塑造受害者形象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媒介特性提出几点规避问题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阳  蔺彦松 《青年记者》2012,(17):28-29
雷锋媒介形象的演变过程 最初的雷锋媒介形象被塑造成永远忠于毛主席的好战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雷锋媒介形象被塑造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范;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提出,媒体又把雷锋与做好本职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就新闻传播过程而言,建构论的视角认为,新闻传播就是一种操作符号建构现实的过程,而不同时期媒介不同的报道方式以及报道框架的使用,在建构雷锋媒介形象时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对钟南山媒介形象的塑造很好地表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传播优势,对于发扬中国抗疫精神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引领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对钟南山媒介形象的塑造很好地表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传播优势,对于发扬中国抗疫精神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引领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吕菲 《声屏世界》2022,(1):11-12
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建设集体记忆必须以现实情况为蓝本,讲述史实,弘扬核心精神.媒介是建构集体记忆不可或缺的路径.文章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相关报道为考察视角,对媒介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结合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理论,考察新浪网新闻频道2014年关于90后的报道,重点研究新浪网呈现的90后媒介形象,判断其在对90后报道中是否客观公正。结果表明,在新浪网关于90后报道中,整体比较客观,有助于加深大众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使其得到社会更多认可和包容;另一方面,报道也存在议题偏向、报道细节失真等问题,易使社会大众对其产生固有成见与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严瑶  王珊 《今传媒》2012,(6):41-42
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以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这三家报纸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志愿者报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考察媒介呈现的世博志愿者形象,并进一步审视媒体所塑造和构建的当代青年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报道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认为大众媒介对于报道大学生村官存有框架,大众媒介正选择性地呈现着大学生村官,并对受众进行着倾向鲜明的舆论引导。进而以文本分析素材为基础,对"媒介框架"下大学生村官形象的"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差异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周清 《新闻前哨》2022,(8):79-80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女性党员们也不例外,她们有着各自的职业,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共同的党员身份激发她们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形象由媒体呈现出来的时候亦是各有千秋.本文对百集人物纪录片《党的女儿》进行研究,结合不断发展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浅析节目中女性党员形象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