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11年国内报纸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富二代"在当下中国语境中,被赋予众多含义,媒体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公众"仇富"心态,接二连三地披露"富二代"问题,用倾向性和定义性的修辞,着重刻画少数"富二代"身上存在的劣迹,给"富二代"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上贴上了一张负面的标签。  相似文献   

2.
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对他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含蓄间接、旁敲侧击、拐弯抹角、意在言外,这是暗示的显著特征。从暗示者的主观意图来说,暗示可以分为两种,一为有意识暗示,一为无意识暗示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定义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媒体对受众的新闻信息传播也会产生心理暗示,某些情况还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不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门艺术。新闻传播实践也表明,受众想要了解全面的信息、多方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真正感受到新闻报道的全面、客观、公正。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又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理念。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树立平衡的意识。运用好平衡的原则和艺术,避  相似文献   

5.
林振丰 《视听纵横》2009,(4):114-114
纵观历年来新闻媒体的好新闻及在地方乃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不少是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往往就是通过一件小事,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全新的时代精神、伟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姚兰 《新闻窗》2008,(4):37-3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新闻单位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把握度的观念和正确的标准,二是要能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把握准度,三是要善于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好度。这三方面,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政治强,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洞察力表现在善于审时度势,在宏观上把握大方向,在微观上细致入微,善于挖掘事实中深层次的东西。新闻报道中的“小题大作”实际上就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或揭露社会的消极面,讲清一个道理,给读者以有意义的启迪。全国获奖好新闻《会计伢嫌我油壶小》,文章写出十一  相似文献   

8.
旧闻翻新是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技巧。本文将旧闻翻新的技巧与方法归纳为:抓住动态,报道过去;新闻策划,推陈出新;节日盛典,追忆往昔;开设专栏,选择刊载;今昔对比,以新带旧等八种,并一一列举实例阐述,最后提出旧闻翻新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证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逻辑学中“证伪”理论分析新闻报道中的问题。文章认为,新闻报道不是“证实”的艺术,而是“发现”的艺术。记者应为报道对象规定“可证伪性;”“证伪”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追求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各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开始逐步把视角向百姓转移,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群众,关注民生。这是目前社会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怀的社会精神开始得到推崇,百姓越来越关注自身生活质量所引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小见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表现手法。这里的“小”,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情小,通常不起眼,比较平凡,引不起大家的注意;二是篇幅小,多则几百字,少则百八十字,属于“豆腐块”一类。这里的‘寸”,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主题重大,有着较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寓意深刻,意义深远;二是影响较大,作品一旦见诸传媒,即会引起广泛的关注,颇有“小锤撞大钟”、“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应。“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何以运用于新闻写作呢?首先是由读者的需求决定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读者的接受为前…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新闻报道,无论是传递信息,发表言论,还是服务社会、教育受众均有“导”在其中。换句话说,新闻不离“导”,“导”在新闻中。一般说来,新闻报道中的“导”大致有如下类型。第一类是引导。通过新闻报道作用,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使人们产生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第二类是疏导。当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由于多种因素干扰,认识模糊,是非难分,思绪混乱时,通过新闻报道的作用,使其分清是非,明确认识;三是督导。所谓督导,也就是新闻舆论的监督与指导。通过新闻舆论的监督,促使人们该怎样,不该怎样来达到规范人们行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报道效果的最大化,不断施加对新闻事实的作用力,以使之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蹦床效应",分析"新闻蹦床"是如何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弹出"新闻这一产品的,同时阐述了因选题落点不同、用力不同等各类"反弹因素"所导致的不同报道效果。并进一步指出,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蹦床效应"的一般性规律,遵循适度原则和受众原则,从而保证新闻传播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李学杰 《新闻传播》2012,(9):125-126
在一篇新闻报道当中,生动形象、有特点而又紧扣主题的细节描写可增加新闻报道的厚重感,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同时还可使事件以及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从而揭示出新闻事件的本质,避免出现各路新闻内容雷同的现象,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原创性,更容易收到独家报道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俞水清 《东南传播》2011,(9):153-154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已很难做到独家采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媒体们在摸爬滚打中创新出一种特殊的报道模式:即从最先一条热点新闻“源”中“翻倍”出来无数条具有同一主题范畴,却有着不同的采访对象、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观念角度的“次生”新闻。本文以新闻“克隆”现象为其作定义,其产生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新闻的多层面、多角度关注的需求性,并有利众媒体形成统一舆论合力推动社会公众事务的管理解决,同时这一新的报道模式亦面临着旧闻炒作、资讯重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没了真实性新闻也就不叫新闻了。然而看看电视、翻翻报纸,有些报道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孤立地看,似乎没啥问题,但了解一下背景,深入地进行一下分析,会发现真实的背后合有虚假的成分,经不起推敲,姑且称之为“伪真”。笔者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理解,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理念,谈谈媒体、被采访者与受众对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关注。阐述真实性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谈谈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