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摄于1948年的《清宫秘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文人传统,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政治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40到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传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终的分流。因此,文章将会以《清宫秘史》为案例,在对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过程中,以期理解《清宫秘史》的主创者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电影都市文人/精英们是如何借家国/伦理叙事的书写,映射出从上海南下香港的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传承。也正是香港与上海电影在互动与交流中使得当时香港电影成为"国族电影"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2.
电影艺术家秦怡,一生经历坎坷。小苗初成时,她想追随抗日的队伍,没有想到却差点成为别人的“花瓶”。她到“陪都”重庆又遇人不淑,17岁就成了别人的“新娘”。就在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左翼进步力量人士帮助了她。最终,秦怡成为了一代电影艺术家。然而,泰怡和电影演员金焰婚后生下的孩子,却患有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3.
回首     
吕恩 《档案天地》2010,(11):6-10
吕恩本名俞晨,生于1920,籍贯江苏省常熟,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1938年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1年毕业。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北京等地从事话剧、电影演艺事业。建国后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一生演出了数十部话剧和一些电影作品。其中,她创造的繁漪(话剧《雷雨》)、马聂法(话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白口袋(电影《骆驼祥子》)等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报人、报业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并以香港在近五十多年来兴起的三份主要报纸作为研究个案。查良镛在1959年创办《明报》,当时香港报业以政党报及小报为主,香港社会仍颇落后。林行止在1973年成立《信报》,正值香港经济起飞,社会重视财经信息。黎智英在1995年创立《苹果日报》,打破了报业闷局,但其编采方针又惹来不少争议。此后,三份报纸的路向和发展各异,这均和香港社会不同时期的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著名女记者姚芳藻在经过了艰辛的采访和别具匠心的构思谋篇后撰写的《秦怡传》,在《中国电影时报》连载了近一年,受到国内新闻界、文艺界人士的注目,并博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有些朋友曾向芳藻祝贺,祝贺她非但宝刀不老,且比以前放出更耀眼的光彩,祝贺她勇敢地超越自我又一次成功。已经发表的十二万字,写的是秦怡在解放前的经历。有些读者曾多次打电话问秦怡:“写你解放后的续篇什么时候再发表?”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简介秦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38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话剧演员,1941年成为中华剧艺社演员。1946年凭借在影片《遥远的爱》中的演出成名。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20世纪50年代因主演《马兰花开》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曾因出演《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经典影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6):74-74
《慢慢微笑》辽宁教育出版社毛尖2005年1月定价:24元这本书的一部分是电影评论。毛尖对电影的爱好,到了痴情的地步,她写电影笔记的灵性文笔,在前一本书《非常罪非常美》中早有体现。除电影外,本书还以一半篇幅收录作者杂记人间世象的文字,生长于上海,在香港念过书的毛尖,观人论世,视角自然独特。  相似文献   

8.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后的四十年之间,我参加过两张报纸的创办,一张是《光明日报》,另一张是《中国日报》。在这40年的报人生涯中,我尝到了意想不到的滋味。 1949年4月,我刚从上海经香港来到北京。党中央已经决定,要由中国民主同盟来创办一张报纸,起名为《光明日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对这张报纸都寄以热望。毛泽东主席为它写了“团结起来,光明  相似文献   

10.
朱小羽 《青年记者》2017,(32):119-120
国货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在1933年到1935年达到高潮,被称为“国货年”运动,而《申报》作为旧中国最负盛名的一份商业性报纸,以其优质的内容、开阔的眼界、精准的定位,以及适应时代背景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赢得读者的喜爱.为适应当时上海经济信息的需求量,除去商业广告,《申报》报道了大量的经济新闻,详见于各版的消息、专题报道以及副刊,成为当时“国货年”运动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动向》 1934年,聂绀弩在上海《中华日报》编了一个文学副刊,名叫《动向》。《中华日报》是汪精卫的报纸,主持人叫林柏生(后来当了汉奸,做过汪伪的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被枪毙)。聂绀弩与林柏生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认识的。 1933年底,聂绀弩因在东京编反日刊物,被日本警察厅驱逐出境,到了上海。当时,《中华日报》没有名气,销路不好。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在抗日时期,经历了1932年1 月29日上海总厂被日本侵略军炸毁、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上海租界和香港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到1945 年前后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总经理王云五先从上海到香港,成立香港办事处,香港沦陷后转赴重庆成立重庆办事处,在大西南开辟出一片立足之地;以张元济为首的董事会则坚守上海,上海也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以影印、出版古籍及一些与政治无涉的书籍维持残存的一息生机。1944年7月19日第456次董事会上商务印书馆营业部主任韦福霖(字傅卿),被提升为协理,并暂代经理之职,实际上是当时上海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四月中旬,我到成都、重庆等地采访.《四川日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在收集整理报纸史料中,发现了胡耀邦同志于1950年10月3日写给《川北日报》的亲笔信,并已征得作者同意,即将在四川记者防会和《四川日报》主办的《新闻界》第二期发表.  相似文献   

14.
姚瑾 《新闻导刊》2005,(6):53-54
重庆《商务日报》原称《商务报》,创办于1914年,因抗议袁世凯称帝曾一度停刊。1916年重新出版,改称重庆《商务日报》。这份报纸生存期之长,发行量之大,在当时的重庆报界都是很突出的。翻检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深感这份报纸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确有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5.
1899年冬,上海出现了一张《女报》。《女报》的创办人兼主编是陈撷芬女士,当时才16岁。她是常州人陈范的长女,原籍湖南衡山,所以撷芬取“楚南女子”为其笔名。 陈范曾在上海主办《苏报》,这是我国第一张宣传民主革命的报纸。《女报》是在陈范的帮助下创办  相似文献   

16.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7.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8.
相关链接:陈鲤庭,1910年出生于上海。经典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的原创者。导演过《遥远的爱》、《丽人行》、《幸福狂想曲》等多部影片,曾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田汉、夏衍、郭沫若、陈白尘等剧作家是他合作过的电影拍档,而赵丹、金山、白杨、秦怡、张瑞芳、上官云珠、黄宗英等演员也都在他的银幕导简下,戏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9.
报纸史料,对历史发生重大事件连续报道,对于研究史实与当时各方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盛京时报》(以下简称《时报》)是由日本人中岛真雄1906年在东北创办的第一家大型中文报纸,常肆言中国内政。作为日本侵华文化武器,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极具研究价值。通过《时报》对"皇姑屯事件"及对当时中国内政局势报道的考察,深刻反映了日本侵略者企图歪曲事实真相,掩盖侵略意图及对张作霖利用态度转变的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新闻的发展和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济新闻发展史简介 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7年10月创刊的《香港船头货价低》(也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报纸),而在老一代人中留下印象的著名经济类报纸,则是1893年上海创刊的《新闻报》,该报被称为“柜头报”,因为上海的众多店铺都订这份报纸,供自己也供顾客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