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介共存与融合语境下,电视剧需要传播创新,而传播创新又是以本体新质为基础的.传播创新与本体新质,是电视剧本体研究新的论题.此论题主要内容包括:电视剧本体范畴和新质识别维度;处理好艺术文本新质与媒介文本及传媒新质的函数关系,创新实践与体制对话关系的传播创新;电视剧本体新质及传播创新阐释.  相似文献   

2.
传播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媒体边界的消融,推动了传媒的生态重构。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内容产品,电视剧呈现出跨屏传播、跨媒体营销、融合发展的制播新业态,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媒介技术的内在驱动。本文分析了当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剧跨媒体流动和营销的内在驱动力,并归纳出电视剧跨媒体营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媒介融合发展概况媒介融合又称为"媒体融合",指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传播平台融合和接收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演化过程。i媒介融合一词最早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尼古拉·尼葛洛庞蒂利用绘图向学生演示,在新科技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王菲博士认为:“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① 不可否认,媒介融合促进了媒介更好更快地发展,使不同形态的媒介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与服务.但究其根本,媒介融合始终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而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双刃剑”.因此,我们在享受媒介融合带来的诸多益处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与之相伴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探析媒介融合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媒介融合有着多重内涵与多维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菲认为:"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之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2014年毕业至今,我做记者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新闻业态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和身边的同事都有很多感触.媒体行业呈现出从“跨行业”向“全产业”发展的趋势,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不仅发生着内容融合,也在发生着传播渠道、媒体终端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技术革命的催生之下,必然有新的媒介形式出现与其相适应。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及移动通信技术都有了高速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不仅整合了网络、传播、内容及接收终端等平台,同时促成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此,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进行分析,以期为电视新闻传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网融合给中国广播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以iPhone为例,提出了广播通过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进行传播的策略,阐述TiPhone:i.g..种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的优越性,分析了广播基于iPhone的传播模式。提出了在三网融合时代广播产业发展的四项策略:广播要对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使用者进行理性研究;广播要创新节目形式,力求贴身定制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提供通路保障;智能广播与传统广播应当“战略协同,资源共享”,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9.
马黛 《中国编辑》2022,(2):82-85,91
民族题材电视剧扮演着构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在形塑民族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想象和建构作用.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渐攀升,民族题材电视剧无论在内容创作还是传播技术方面都不应再拘泥于老生常谈的传统叙事模式和单一的传播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改革开放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题材电视剧中...  相似文献   

10.
数字传播时代,媒介的汇聚让即时的视听信息传播功能不再为传统的电视终端所专有,渠道的融合和信息接收终端的功能趋同让视听媒体竞争呈同质化趋势.本文认为,电视媒体与新兴视听媒体的竞争实质在于各自传播特性的竞争,数字化浪潮中的视听信息传播竞争也必将走向传播差异性竞争之路,电视媒体需要在传播特征与内容的深度结合基  相似文献   

11.
李勇 《新闻战线》2013,(2):78-79
网络新闻召唤"深阅读"当前,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成为打通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力量。媒介融合加速,互联互通、跨界搭配、交叉传播,呈现出技术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内容融合等大趋势。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多媒体手段被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电视剧中如何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实现有效的传播,成为值得关注的方向:热门电视剧《使徒行者3》开启"网先于台"模式,传播的重心由香港本土转向内地,使其渠道、宣传方面都有不少变化。这种变化帮助该剧在激烈的电视剧市场里获得了市场话语权。现从渠道、宣传、微博数据爬取与分析层面进行研究,挖掘其能够在众多电视剧中脱颖而出的优势,希望为今后媒介融合下电视剧的传播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容生产的变革与新闻教育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雪琴 《当代传播》2011,(3):103-105
媒介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主要面临四大变革:内容生产的全媒体化、内容呈现的多终端化、内容产品的社区化和内容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应对内容生产的变革催生了四类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全能型记者、高层次传播管理人员、创意人才及专家型人才.在一个媒介生态剧烈变化的时代,新闻教育应追踪业界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方向,及时转变新闻传播人才的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表现形式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为媒介融合具有自身的优势,又具有一定的限制因素,但已是大势所趋;表现形式为跨媒介融合,传统媒体内部业务的融合,融合新闻等;未来趋势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内容融合势在必行,接收终端融合和融合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罗幸 《传媒》2017,(21)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通过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传播与资讯通讯科技终将汇聚合一"的思想传达出来.而学界真正将"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学理概念正式提出,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契尔·索勒·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他认为,媒介融合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些新形势、新变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陆类型化广播,在媒介内容、传播渠道、媒介终端三个方面的融合尝试,令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垂直化、云端化、智能化、场景化、便捷化、灵活化、整合化、多样化、族群化和视听化的特点,进而使类型化广播模式能够逐渐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将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类型化广播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包含三个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并指出“媒介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介快速崛起,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媒介融合新时代。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等不同层面的融合,实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多种媒介融合的传播形态。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现象,更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当前,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和互动化功能加速的态  相似文献   

18.
王佳 《出版广角》2016,(14):74-76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传统行业的变革,在新媒体潮涌之下,传统电视剧产业正在演变为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本文对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行描述,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剧产业链在生产制作、发行播出、营销与反馈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升以及营收能力都造成了很大冲击,开展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的不二选择.媒体融合指的是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实现过程.媒体融合最需要注重两个问题:一个是受众本位,一个是内容为王.传统媒体要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建设,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客户端的建设,还要高度重视微视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传播技术改变了电视剧文化再生产的过程.电视剧作为复制性艺术的属性被传播技术强化了,媒介促使其生产的模式化,成为一种"仿真"的过程.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技术强化了电视剧传播中的文化区隔,这和产品提供方式与观看方式的改变存在直接联系.电视剧参与媒介环境的塑造,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互动性促进了文化资本的内化.文字符号的参与为电视剧文化再生产中理性因素的提升创造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