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志 《现代传播》2003,(2):52-54
人际传播中说话人对某个信息留住不说,从而形成信息残缺现象。残缺的信息虽然未被说出,但因前文中能找到补充成分或为对方所已知,所以仍能为对方理解。本文分析指出,残缺信息往往是个会给对方带来心理刺激的话语,因此可将其视为人际传播中的一种信息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烁 《兰台世界》2006,(8):18-19
信息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衡和萎缩。档案信息是一种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而人民对于档案信息的利用却处于“敬而远之”的状态,各级各类档案馆也以保管为主,忽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1年10月10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哈佛与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彭斯、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雪茄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三人利用不对称信息,为广泛的市场理论奠…  相似文献   

3.
黄璀 《今传媒》2014,(5):62-64
近年来微博迅速发展,在推动公共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已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商家、媒体和网民等微博用户的某些不当传播行为极易造成信息失真,使得受众对新闻议题的关注发生转向、偏离,造成信息在理解上的误差和损耗,阻碍着社会共识的达成。本文通过对该现象产生原因的探寻,旨在找到降低信息失真的方法和措施,减少因信息失真带来的"对话"不畅,提升微博在公共事件上进行探讨、达成共识的效率,以推动公共事件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4.
警钟效果,又名恐惧诉求,作为一种诉求方式,是传播技巧的一种.它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①"敲警钟"会导致两种效果的发生:一是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他们不得不对警告内容加以关注;二是使人们对"警钟"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  相似文献   

5.
钱穆曾说:“学问之事,贵能孤往。”钱锺书先生则称学问为“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两位钱先生不知道,当下一些做学问者却信奉“有没有新发现先放一边,以偏概全才能快速出位”。新闻报道是一种认知框架的呈现,学术研究其实也类似:预设了一个立场后,就会选择性地寻找数据、文献资料,观点立不立得住不管,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了。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市场交易中,当市场一方无法观测和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完全信息,亦或观测和监督成本高昂时,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所处的不对称状态。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不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  相似文献   

7.
李卫华 《兰台世界》2007,(18):29-30
本文就人事档案失真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结构洞的基本理论,用矩阵计算方法分析了信息共建共享中结构洞存在的各种网络关系,利用算法找出结构洞存在的原因,重点对跨越结构洞、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会出现编辑与信息源、作者、读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文章将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到编辑过程中,研究在编辑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数字鸿沟对于我国政府信息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或产生的各种信息差异。我国电子政府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如果对此问题不加以认真对待,势必影响到电子政府建设的成败并进而干扰我国的社会稳定,阻碍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术档案是由高校师生历年的各种学术成果、学位论文、学术性文章和著作等学术材料转化而来,客观地记载了既往的学术历史情况,是一所高校不同时期学术水平的反映和凭证,是高校师生的血汗凝聚起来的智力成果,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利用频繁.在学术档案利用过程中,利用者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延章  余义芳 《图书馆论坛》2003,23(6):146-147,93
文章围绕网络信息分类组织质量这样一个核心内容,讨论了《中图法》的适应性和编制统一大法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兴亮 《新闻界》2004,(5):40-41,39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延伸了人们的传播空间,而且改写了人们许多的传播观念。但网络传播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信息流通的真实性、传播活动的严肃性、网络传播的理性行为等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无疑是媒介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近期网上的热点话题“甘德怀北大考博事件”为例,就网络讨论非理性行为的表现作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15.
包涵 《声屏世界》2021,(7):14-16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抖音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能够采用算法机制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然而算法技术的创新在给传媒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茧房"效应,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文章从抖音APP的"信息茧房"效应入手,分析此现象的表现、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姜祎  赵苹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45-52
根据信息价值运动过程,可将一个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划分为价值形成、价值激活和增值、价值实现、价值消亡等4个阶段。当信息脱离原有生态链、被松散链接的多条信息生态链利用,其价值出现多次无规律、不相关的增值,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信息生命周期交叠,从信息主体行为的角度可将周期交叠分为互利共赢型、以我为主型和损人利己型。进一步地,当前的泛在信息环境以用户为核心的网状信息传播模式,促进了信息生命周期交叠的发生,引起信息价值的巨大波动,增加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风险,给信息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及时性与真实性的同时,仍然希望全面深入地了解新闻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本文对如何辩证把握好负面新闻的负面性进行分析,并探讨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新闻信息更有价值。只要坚持新闻宣传纪律,准确理解和切实把握新闻信息的负面性作用,就能通过有效的警示和激励充分发挥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使一些负面的新闻信息传播成为党和政府获取民情民意,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正确决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30年中,是一段难以忘却而又辉煌的历史.记载着中国改革之船破冰起航的历程.那时整个社会都燃烧着激情,也都在矛盾中痛苦地思索着、寻觅着.  相似文献   

19.
苏联成立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二部新闻法。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9日签署的《报刊法令》中明确规定:“一旦新制度巩固下来,对报刊施加的任何行政影响就将停止,在对法庭负责的范围内,将根据最广泛和最进步的有关法律,对报刊实行完全的自由。”但列宁“所许诺的法令却一直没有被采纳”。直到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20.
祁瑞 《出版广角》2015,(14):78-79
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或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是指博弈双方中一方拥有信息,而另一方不拥有信息的情况.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了文献采访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读者服务的影响,以提高文献采访质量,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