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幼儿特征这三方面。社会背景包括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外在条件和行为表现;幼儿特征包括幼儿特质和幼儿对待父母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浅析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导向作用明显,现代家庭存在着各异的教养方式,直接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民主型教养方式以理解、尊重、鼓励为前提的,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王建玉 《学周刊C版》2019,(8):180-180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1]。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礼仪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社会性领域的不断发展是奠定其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的社会学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2]。  相似文献   

4.
5.
儿童早期的依赖行为水平能够预测其成年期的依赖性,成人应尽早帮助儿童克服依赖性,发展独立性,为此有必要全面而深入地探索影响幼儿依赖行为的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考察了家庭教养行为与幼儿依赖行为的关系以及幼儿与祖辈、父辈居住方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虽然当前幼儿的依赖行为总体来说并不严重,但其依赖行为中,生活起居依赖最为严重,其次是问题解决依赖。相比较而言,与祖辈同住的幼儿依赖行为水平最高,其次是与祖辈—父辈共同居住的幼儿,与父辈同住的幼儿依赖行为水平最低。无论哪种居住方式,男孩的依赖行为水平都显著高于女孩。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依赖行为水平逐渐降低,且年龄差异显著。家庭教养行为与幼儿依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家长的社交鼓励行为能负向预测幼儿的依赖行为,家长的管教约束行为则能正向预测幼儿的依赖行为。居住方式在互动交流、社交鼓励两种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依赖行为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在祖辈—父辈共住的家庭,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越好,幼儿的依赖行为没有像在其他两种居住方式下那样相应地越少,同时家长的社交鼓励对幼儿依赖行为的显著负向影响也没有其他两种居住方式大。为预防和减少幼儿的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6.
家庭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情绪教养在幼儿的心理发展及人际交往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家庭音乐教育在幼儿情绪教养中的优势,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运用多种形式丰富家庭音乐教育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发挥音乐在情绪教养中的积极作用等策略,以提升幼儿的情绪教养。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一所小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素质、经济资源水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形成.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和研究幼儿的教育方法,正确处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种综合性素养,是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所以为了幼儿能够在将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4—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从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几个方面,将青岛市...  相似文献   

9.
董静 《教书育人》2012,(36):68-69
一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历史回顾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英文中的教养方式为Parentingpattern,因为既有精心照料又有教育抚养。"家庭一直是人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场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家庭教育总是要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服务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形式多样。下面追溯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起源及现状。  相似文献   

10.
冯丽 《考试周刊》2014,(30):179-179
<正>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二、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为了解家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否有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随机抽取的90个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中幼儿的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区,指出幼儿的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人一出生就投入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中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中介,它是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家长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传递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态度体系、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1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对幼儿出现的攻击行为必须有正确的判断和引导,否则,将会导致个体成年后的行为失调甚至是暴力犯罪。家庭作为幼儿身心发展最重要的初时社会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从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攻击行为的成因,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从而为解决幼儿攻击行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好奇心是个体人格、个性发展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处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相对缺失与幼儿成长需要的关系是建立和谐父子关系和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文章基于父亲教养方式与幼儿好奇心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幼儿好奇心的因素,提出了引导父亲形成正确教养方式的途径:建立敏感的父子关系,采取科学的教养形态,提高父亲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刘淑萍  王建军 《文教资料》2008,21(10):149-150
隔代教养问题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成为我国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隔代教养对儿童成长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隔代教养的诸多问题应该引起祖辈、家长甚至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大城市发展,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不断提升。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较大问题,如敌对、抑郁、焦虑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针对该种情况,一定要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对儿童造成长久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效纠正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使其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体现着不同的家风,直接影响着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我国现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各具特色,针对大班幼儿的不同情况,家长应采取提高自身素质、家园共育等不同的教养方式。通过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定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多孩生育政策推行背景下,探究单孩家庭和多孩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为新时代幼儿教育提供参考.对随机取样的732名3-6岁幼儿家长所进行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表明:1.单孩家庭的民主性教养方式明显优于多孩家庭(t=2.879**,P=0.004),多孩家庭的专制性教养方式则明显高于单孩家庭(t=-3.115**,P=0.002...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了解祖辈参与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依赖人格的影响,侧重考察教养行为和居住方式的重要作用,通过方便随机取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绍兴市和湖州市四所幼儿园的377名幼儿的依赖人格及其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行为进行测评。结果显示:(1)祖辈隔代教养幼儿的依赖人格总分以及决策执行依赖、害怕孤独依赖两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父辈教养幼儿;(2)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依赖人格具有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在祖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和父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3)居住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的依赖人格。因此,为预防幼儿依赖人格,祖辈需改善隔代教养行为并尽可能避免与幼儿同住。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方便随机抽样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761名二年级至初一的学生进行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教养占了52.9%(403人),其中: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9%,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8%。(2)不完全隔代教养和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以及父母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均在“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得分最高;但在“忽视”这一教养方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教养人。(3)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对男孩的溺爱胜于女孩;同时,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对低年级(二年级)孩子的溺爱胜于高年级(七年级)孩子。总之,与年轻父母的教养特点相比,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