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时期,面对青年学生思想认识的多极化和学生成长的多元化,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渠道,使德育工作向深层次健康发展,让德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一直以来,湖南黔阳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指导思想,积极应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形势,努力破解学校德育工作难题,在德育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郑飚 《中国德育》2014,(5):70-73
正我们的德育工作总习惯省略过程强调结果,似乎这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其实恰恰相反,德育应是一种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才会有所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所感悟;有了感悟才会内化,学生才会有收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尊重人格为特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和创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5.
自主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转变思想,与学生换位,教师从管理转向服务,学生从边缘走向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同现行的德育目标,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目前,我国学校的传统德育的时效性不强,存在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忽视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刻板说教,而无视受教  相似文献   

6.
在德育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以传统观念看来,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理学生虽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鉴于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指的是学校教育阶段推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包括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些属于情感范畴的东西.以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中的情感目标理论为切入点,以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种种情感新观为背景案例,试图在学生情感的形成规律及其所呈现的新特点中,探索提升德育实效的可行办法,并以此指导德育工作者依据学生的情感发展变化进行适时、适量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构建契合学生情感发展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曾勇  黄芳 《四川教育》2001,(2):20-21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和教育”;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德育实践舞台的主角。黄石市广场路小学在校园、社区、乡村、军营搭建学生实践大舞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生活世界,远离生活现实,使德育实效性差成为困扰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现代教育学认为,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基础价值。德育只有回归学生现实生活,才能把具体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德育亦然,只有当它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道德践行的热情,才能实现其道德成长。为此,广州市白云区螺涌小学通过开展环境系列教育、策划主题实践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引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等途径,展开研究与探索,有效破解德育低效问题,让德育滋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是檀传宝教授多年研究、思考学校德育问题的结晶:以道德教育为主线,围绕“浪漫”、“责任”、“自由”三大主题展开,涉及道德教育的边界、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公民教育概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等十个方面。本书系统阐述了德育对成全道德人格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意义,对于推进当前学校德育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在路上艰难跋涉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抱怨:当老师实在太累了,太苦了。我们努力地教育学生,为学生好,把心掏给学生。可他们还是不买帐,更有甚者,厌师、厌学、厌校。人们不禁要问: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教育究竟怎么了?……近些年来,上海市洪山中学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三喜爱教育,在让学生喜爱老师、喜爱学习、喜爱学校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洪山中学的探索雄辩地证明: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她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就素质教育谈素质教育这个层面,而要实实在在地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魏世平 《成才之路》2013,(15):16-16
学校是传播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德育是学科教学的先导。在人类光辉灿烂的发展史上,教师只有树立师以德为先,生以德为本的育人观念,博览群书,把他人的成功之处嫁接到自我实践的相应部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和超前的新理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活动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本文提出的德育活动,更多的是指没有列入课表、却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童话不仅能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假丑恶,更能以其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成人,是德育活动开展的良好切入口和契机。一、静态点缀,打造真实的童话校园童年时代的接触和积累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儿童在充满幻想的童话王国里寻觅着人生的哲理,发现着道德的智慧。在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校刘老师颇有智者风范,据说他管理班级很“懒”,但班级管理效果奇好。本学期终于有机会与刘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也终于领教了他“另类”地处理学生事务的智慧,确实让人赞叹不已,启发多多。一阵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电话是刘老师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打过来的,隐约感觉学生在电话那头极力压制着激动的情绪。简单的问候之后,学生直奔主题,接下来就是刘老师很长时间的倾听。期间刘老师仅有几声简短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罗芝福 《教师》2008,(20):6-6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我认为当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体验教育,让学生体验生活,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