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天一阁藏书盛衰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力图通过天一阁藏书数量变化、聚散原因分析考察其盛衰历史,探讨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2.
王成伟 《山东教育》2007,(7):111-111
尽管从没有近距离感受你的气息.但你却常萦绕于我的梦里。天一阁.你这个中国文化的奇迹。 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你以其众多显赫的头衔,鲜见的孤品藏本,以及独特的建筑设计和防火功能,而从烟雨氤氲的江南名镇宁波走出,名扬世间。  相似文献   

3.
徐洁 《教育文汇》2011,(9):52-54
天一阁归来,一位痴女子的形象在我心头挥之不去。这女子的“痴”与众不同,传说她化作了一块石头,终日站在天一阁楼下的花园里。那石有一人高,颇似古代女子装束,永远以回首的姿态痴痴地望着天一阁的方向。这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天一生水     
袁坚  王玮 《师道》2004,(4):46-47
天一阁建于公元1561年至公元1566年间,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藏书楼之一。时有藏书七万余卷,多为珍本、孤本和善本。公元1840年,英军入侵宁波城,掠走天一阁大量藏书。公元1914年,当地窃贼勾结上海书商,盗走天一阁一半以上珍贵书籍。其中部分被高价售予洋人,余书则毁于公元1932年上海“一二·八”战役之日军轰炸。至公元1949年,天一阁仅剩藏书一万三千余卷。建国后,天一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政府拨巨资重新整理收集各类书籍。至公元2000年底,天一阁古籍藏书已达三十余万卷。  相似文献   

5.
<正>被誉为“人间庋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61-1566),由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始建,至今历经四百余年,依然屹立于浙东,成为中华文明的标本。一、天一阁的藏书1、天一阁藏书的来源天一阁藏书是范钦一生心血的汇萃,范钦藏书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得之于城西丰氏万卷楼,范钦与万卷楼主人丰坊交好,最后丰坊将藏书尽售与范钦。范钦还与当时著名学者王世贞相约互抄书籍。这是天一阁藏书的基础部分。二是范钦亲自搜求。范钦历官江西、广西、福建、云南、陕西等地,他每到一地就留意当  相似文献   

6.
楼梯尽头     
踏在天一阁古老的楼梯上,听它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想,天一阁真是上了年纪。抚摸着那斑斑驳驳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记忆中,认识天一阁是在十年前。那时,有个学生分配到那里工作,我才晓得宁波市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我便产生了访谒天一阁的愿望,但一直没有机会,直到前些日子,才参观了这座南国书城。那是四月底的一天,上午游览了天潼寺和阿育王寺。吃过午饭,大巴就把我们送到天一阁。“天一”二字出于汉郑玄注《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藏书楼的创始人想借水制火,使藏书楼永远不被火所烧毁。天一阁的大门上高悬一匾:“南国书城”,字迹清  相似文献   

8.
建筑意境的塑造,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通过什么来触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天一阁比不了苏州园林的大家风范,也不能与恢宏凛然的皇家苑囿相提并论,但是,却能在尺方之地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风貌.本文以天一阁为例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9.
一天一阁到了。我们下榻的宾馆离天一阁不远,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我们抄小路步行,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最后在一位热心大娘的引领下,很顺利地找到了这里。天一阁怎么会是这样的?我站在大门前凝视了好久。我过去一直把它想象成一座飞檐斗拱的高大楼宇,没想到它的建筑都是两层楼,在现代高楼大厦的包围中,这片建筑矮得近乎平房。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是个制联高手,一生撰联甚多。在浙江“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就流传着一个郭老征联的传说。1962年10月某天,郭老偕夫人于立群及秘书等攀登佛顶山。沿途一面赏景,一面谈笑,兴致正浓,郭老突然提出请大家来对对子,大家欣然赞同。郭老吟道:“佛顶山顶佛”,这可把众人难住了,因为这上联是回文句,即头尾回环,顺读倒读都相同,并且是即景而成,要对上谈何容易。当下大家冥思苦想,试对下联,终因未有工巧之句而作罢。郭老一行游罢普陀回宁波,又游览了著名的“天一阁”。见门口匾额“天一阁”三字,一随行人员兴奋地叫道:“用‘天一阁一天’相对,不是…  相似文献   

11.
试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方志中地图的编制情况目前还较少论及。该文依据对现存天一阁藏明代方志的阅读,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旧志图、地方舆图、历史地图集等地图资料编纂方志地图;二是依据野外踏勘或口述绘制新图。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作为泉港区"名师培养对象",我到惠华中学举办"送课下乡"活动,执教了《风雨天一阁———课外散文阅读指导》一课。因为参考资料有限,在备课时,我尽量以初读者的眼光来把握全文。我从网上下载了《风雨天一阁》音频材料,反复播放,自己也放声朗读了几遍。在不断的"素读"中,我着眼于散文"这一体"的风格,尝试运用教散文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学习散文。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一阁到了。我们下榻的宾馆离天一阁不远,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我们抄小路步行,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最后在一位热心大娘的引领下,很顺利地找到了这里。天一阁怎么会是这样的?我站在大门前凝视了好久。我过去一直把它想象成一座飞檐斗拱的高大楼宇,没想到它的建筑都是两层楼,在现代高楼大厦的包围中,这片建筑矮得近乎平房。刻  相似文献   

14.
文人墨客到了浙江宁波,有一个必去之处,那就是天一阁。它是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藏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主人名叫范钦,是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  相似文献   

15.
徐欣怡 《新读写》2022,(4):36-37
<正>“不知怎么,天一阁对于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阻隔。照理,我是读书人,它是藏书楼,我是宁波人,它在宁波城,早该频频往访的,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这是秋雨先生在《风雨天一阁》中的开篇之语,只是觉得颇有共鸣,便借来一用。在秋雨先生面前,实在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不过那奇怪的阻隔倒是切实存在的。我在宁波的老家离天一阁不过两站公交车的距离,至今仍未用我的草履丈量过它的深度,幼时只一听到它是名满天下的藏书楼便心生排斥,主观臆断地认为它严峻沉重,不近人情——殊不知它正是靠此延续至今的。  相似文献   

16.
万斯同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大师,他继承黄宗羲之学,以在经学、史学等领域的卓越建树成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万斯同一生精力所萃,尽在《明史》,他所提出的史学见解,不仅在《明史》修纂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影响了清初史学发展的面貌。更为重要的是,万斯同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明史》私定稿和修订稿,成为人们深入研究万斯同学术思想、《明史》编纂以及明代历史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万斯同诞辰370周年,又逢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影印出版。先贤手泽,嘉惠学林。为了向学界集中展示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的价值,深入探讨万斯同主修《明史》对清初史学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本刊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宁波大学、天一阁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万斯同与《明史》编纂”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为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历经450余年历史,如今仍能保持江南庭院式园林的精巧原貌,已然成为中国藏书及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据史料记载,天一阁古代藏书极盛时达到7万余卷,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只余1.3万余卷,古籍善本的大量散失与历年来遭受的“藏书劫”有关。从现代刑法的角度来看,每一桩“藏书劫”都可能成为一起刑事案件,其中涉及的刑法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镜片后面一双乌亮的眼睛,一眨一闪的,闪烁着智慧和思想的深邃光泽;微微翘起的嘴角,一张一合的,勾勒出自信和坚毅的轮廓;宁波天一阁的一脉书香,熏染透了他的里外神韵,使他通身散发着书卷和儒雅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重藏轻用,拒绝读者,致使社会效益微乎其微,是天一阁藏书的严重失误和教训;图书管理人员学者化、专业化是它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万斯同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大师,他继承黄宗羲之学,以在经学、史学等领域的卓越建树成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万斯同一生精力所萃,尽在《明史》,他所提出的史学见解,不仅在《明史》修纂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影响了清初史学发展的面貌。更为重要的是,万斯同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明史》私定稿和修订稿,成为人们深入研究万斯同学术思想、《明史》编纂以及明代历史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万斯同诞辰370周年,又逢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影印出版。先贤手泽,嘉惠学林。为了向学界集中展示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的价值,深入探讨万斯同主修《明史》对清初史学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本刊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宁波大学、天一阁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万斯同与《明史》编纂"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