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里明确要求我们: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倡导学习数学应与生活紧密结合,让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来,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的应用意识既是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作为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增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努力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目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生活的数学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华罗庚先生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关注学生整体的生命活动状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鬼盎力,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忻现实社会。去解决曰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但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制约下,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好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义.""数学应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内容,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在数…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新课标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  相似文献   

13.
樊英 《小学生》2010,(9):34-34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注重于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力图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  相似文献   

15.
柳志平 《湖南教育》2005,(20):35-35
一、开放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新课程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利用课本外教学资源和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以此增强数学学习的社会性和生活性,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如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商品打折、降价情况,了解银行放贷、存款利息计算方式,收集老百姓的年人均纯收入和支出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等。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等内容列入课程总体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服务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践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但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更有实效,这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富宇 《湖南教育》2006,(8):20-20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相似文献   

19.
对学习内容重新整合。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为学生学习提供具体的情境。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上册)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如“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等,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充分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青艳 《成才之路》2012,(21):34-3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学生的生活体会,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最后做到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