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克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风险的日益加剧,对风险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乌尔里希.贝克早在1992年就提出人类即将步入世界风险社会,并在接下来的许多著作中作了详细的论述。本文从风险的概念出发,认为世界风险理论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人为不确定性框架中的生态学问题;恐怖主义和战争;国家与主权。  相似文献   

2.
浅谈风险     
刘群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67-69,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社会之中,社会突发性危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迅速扩散性都在日益增强。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工业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也向晚期现代性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分配逻辑转变。  相似文献   

3.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人类社会已经从后工业社会进入到了"风险社会",吉登斯认为由于当今社会充满了危机和风险,我们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失控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各种潜在的危险正在日益侵蚀我们的安全。研究风险社会及其特征对我们在风险社会中该如何生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相似文献   

5.
刘高峰 《红领巾》2005,(2):99-102
现代性话语体系下的风险及风险社会的概念,是作为社会学家们反思现代性的切入点而映入理论研究视野的.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科技理性主义的扩张而出现的跨越了社会、民族国家界线的世界性风险,一方面打破了技术权威与专家系统对知识的垄断,推进了世界风险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也破坏了现存制度与秩序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同时并举,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风险依旧存在,新的风险在转制的过程中大量涌现,中国社会风险具有明显的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影响和播撒不只是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层面上,它还表现为风险的全球化,各种风险犹如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造就了一个风险的世界、失控的世界。对此,吉登斯用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来解答风险全球化的动因、景象,并提出了应对全球风险社会的思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球风险社会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影响和播撒不只是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层面上,它还表现为风险的全球化,各种风险犹如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造就了一个风险的世界、失控的世界。对此,吉登斯用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来解答风险全球化的动因、景象,并提出了应对全球风险社会的思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球风险社会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日益进入一个被称为"风险社会"的人为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风险社会的严重后果凸现出对风险社会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性,而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却增加了风险社会治理的难度,与此同时,人类治理风险的努力还面临着知识局限性的约束,甚至风险管理本身就在制造新的风险。面对风险社会的治理困境,政府应勇于承担起治理责任,在充分意识到政府知识有限性和政府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政府行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并通过危机管理常态化、建立广泛的社会合作机制等途径尽可能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提高风险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突发事件明显增多,增加了人们社会行为的困难性和风险性.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面临的社会风险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确定性和可变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就业、心理等方面,这些风险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发展风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强烈需求,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是当前世界各国基于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但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与矛盾的多发性以及教育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教育改革面临各种风险,其结果也因此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规避风险并确保教育改革达成预期的目标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以风险传播理论为基础,探讨和反思教育改革的风险及其规避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在科学技术不断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在社会剧变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各种因素的叠加也加大了人类危害自身生存的可能性。可以说,风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客观存在。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局面,学术界对风险的探讨早已提上日程。想要规避风险,就要先解析风险。对于风险的研究,本文从社会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对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社会风险是教育与社会领域的风险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包括社会给教育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和教育给社会带来的输出性风险。防范和控制教育社会风险、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双管齐下,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3.
风险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是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一社会特征又引发另外一个问题: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现代社会尤其是由传统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风险的大小与社会和谐的程度是成反比的。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有两种:内生型风险和导入型风险。在中国目前表现为四种形式:经营性风险、制度性风险、结构性风险和生态性风险。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风险进行治理,包括社会风险控制、社会风险分摊、社会风险吸纳。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理论在政治上的反思性,引发了对包括话语制度的各项现代性制度的反思以及重构。在贝克《风险社会》关于风险社会知识政策背景下,风险话语权力空前开放。这个过程包括制度性变革,如专家系统理性权威的丧失和制度化的个体化。也使得包括专家群体、民众、新老形式的大众传媒等各种主体对于风险话语权进行争夺,从而影响社会对于风险的认识、理解、评估。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风险是政治权威在未来遭受损害的不确定性。社会稳定风险是社会风险的一种特定类型,可以区分为原生性社会稳定风险与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原生性社会稳定风险是指政治权威由于内部因素如政治系统的衰败、"民怨"的积聚等的影响直接受到人群怨愤情绪的威胁而产生的遭到损害的不确定性,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则是指政治权威由于外部因素如外来政治因素的入侵、自然灾害的影响等而受到人群怨恨情绪的威胁而产生的遭到损害的不确定性。其他类型的社会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发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社会稳定风险治理应当以原生性社会稳定风险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  相似文献   

16.
吉登斯认为,断裂性是现代性的首要特征。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是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监控。而现代性不断扩张的后果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通过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后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以及生活政治的兴起等疗救策略,可以把现代社会的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为人类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
哲学视野中的当代风险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系列对人类影响重大的事件的爆发,蕴含着时代的深刻变革,标志着我们已无可规避地置身于风险社会,"风险"代替了"危险"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面对当下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驾驭的世界,风险管理为我们应对风险提供了重要策略。因应当代风险特征,应实现风险管理的创新,即要实现风险管理的重心前移,倡导主客体互动、发展人文导向,贯彻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贝克首次使用“风险社会”一词来描述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社会之后,疯牛病、“9.11”恐怖袭击、SARS流行、禽流感等一系列现代危机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正在日益侵蚀我们的安全。风险社会理论已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贝克、吉登斯、拉什以及卢曼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风险频发的现代社会中,终身教育作为可能的原则、尺度与路径,成为人们回应与消解社会性风险的现实选择。从知识风险的角度看,终身教育可以通过提供终身性、系统化、体系化的知识教育,回应知识的碎片化风险,并通过确证性、更新性的知识来源以及对知识判断力的终身培养,应对知识谬误化风险。在面对社会性情绪风险时,终身教育以倡导生命价值与生活价值来消解个体性情绪风险,同时通过教育的公平取径与发展路向,回应群体性情绪风险。最后,在突发性和缓发性公共风险频发的环境中,终身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风险应对能力,为社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来自教育领域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非对称信息下寿险个人代理风险的激励设计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但由于各国法律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道德伦理观念、信用环境、监管力度等条件的差异,其防范寿险个人代理风险的激励机制在设计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拟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防范寿险个人代理风险的激励机制设计方案进行论述,从中找出完善我国现行方案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