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诗经用词以单音词为主,也运用部分双音合成词,它们有专用名词、语气词、联(连)绵词、一般双音词和一些特殊形式的双音词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诗经国风》的整体风格、《蒹葭》本身的内容、形式及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的特质等三方面论证了《蒹葭》是一首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对历来众说纷纭的《蒹葭》主题思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又引用《诗经》中其他两首著名的爱情诗加以佐证,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对外汉语教学中区分双音词与同形的短语是一个难点。从语音变化、意义融合和句法功能三个方面对双音词与同形的短语进行比较,重点分析这些具有同形短语的双音词的教学。其教学措施主要有三:准确透彻地讲解词义,分析词语的句法特征,注意讲解这些词使用的语义背景。  相似文献   

4.
《诗经》、《论语》等上古文献中都存在不少重叠词,这些重叠词的研究在汉语词汇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论语》重叠词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指出了其构成形式,分析了这些重叠词的特殊表意功能,并对《论语》重叠词远比《诗经》重叠词少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主谓式双音词是对现代汉语中双音复合词从句法结构角度的一种分类。本文通过对主谓式双音词语素的语义特征进行考察发现,语义方面主谓式双音词要求名语素具有非意志性和非使动性,而谓语素要具有非自主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论易安词中的叠字(句、韵)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韵始于《诗经》盛于六朝,唐平仄行而双叠始废。后宋文乐合一,双叠始复盛行。其于字拗体之变化,既协且叠,用之有当,复沓回环,馀意深厚。易安尤善用之。  相似文献   

7.
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途径很多,其中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探讨影响体育教学最为直接。Mosston(摩斯登)教学光谱所提供的教学理论、有效的教学形式和相关的教学信息,意义深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所”“者”二字,从刘淇、王引之、马建忠以来,经过许多学者不断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由于多未从其发展变化上进行探索,所以有些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情况,尚未能进入研究的领域,致使研究难以继续深入。一年以来,我对今文《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国策》等五部书中“所”(附“攸”字)“者”作了初步调查,从其变化发展上,了解到一些情况和问题,并且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分为六部分,最后,是个小结。  相似文献   

9.
三、唐诗的体裁和格式 中国传统诗歌,其体裁的演变过程,如果从《诗经》算起,先是四言体,而后是《楚辞》的六言体。但在第一句加上一个“兮”字语助词,接着是汉以后的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体等。到了唐代,诗歌的体载,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独特的形式。宋人魏庆之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诗人玉屑·诗体》)唐代诗歌就体裁来讲,总的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也曾有人将乐府诗作为单独一类来分类计算,而把唐诗的体裁分作三类。例如清乾隆年间的孙洙在其所选编的《唐诗三百首》中就是如此。我认为三类体裁的分类方法,并不切合历史的实际情况,因而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诗经》集中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和礼乐文化精神。自周代以来,《诗经》一直被作为教材使用;一直到现在,《诗经》中的一些经典诗篇仍然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因此,在大学开设“《诗经》研究”课程并且建设成为思政示范课就非常有必要。《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体现了周人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思想。我们应当大力挖掘《诗经》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并且有机融入到“《诗经》研究”思政示范课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从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到两汉大一统盛世,中国经过了一个由周小一统中国之分裂而进至于汉大一统中国之建立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对应,先秦两汉士人也经历了一个由“闵周”、“从周”以至于“崇汉”的精神进程。作为民族的心灵历史、精神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到汉大赋,正以文学的形式对先秦两汉士人由悲悼、向往小一统中国之过去到拥戴大一统中国之现实这一精神进程做出了历时态的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故而很多学者对其诗篇深究不已,对《诗经》的解释一是以礼说《诗经》,一是以诗释《诗经》,这里谈谈以诗释《诗经》。以诗释《诗经》就是视《诗经》为文学作品,如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就是既要谈其诗的思想性,又要感悟诗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诗经》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有关《诗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开了五届,可谓盛况空前。从《诗经》文献研究、社会历史研究、文艺研究、传播研究、学术史研究这五个方面,对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134篇论文作一述评,以便使学术界对当前《诗经》研究的进展有一定了解。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可歌、可舞、可诵,开了语用美的先河。本文就《诗经》的社会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祭祀文化、礼乐文化以及它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创造等方面,从语用学中最重要的礼貌原则入手,旨在揭示《诗经》是语用美真正的发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诗经》进行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利用Cartan嵌入和活动标架法研究复格拉斯曼流形G(k,n)中三维SU(2)轨道的几何.  相似文献   

16.
马志林 《职大学报》2012,(1):105-109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作为中国早期诗歌的杰作,都是文人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的乐歌,从根本上讲都有着早期民间文学的原质。二者虽有鲜明的不同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其母题都具有重要的原型意义,又有着相同的抒情模式,还有着共同的演唱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以金人瑞、贺贻孙、王夫之等为代表,上承中晚明戴君恩、钟惺等以"臆"说《诗》的余绪,挣脱"经"的束缚,充分张扬诠释主体的主动性,潜入《诗经》的艺术世界,展开想象,实现了艺术再创造。这种诠释符合文学规律,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为《诗经》学尤其是为文学诠释《诗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诗经>意境有三种形态:意与境浑,以情胜,以境胜.虚实相生是<诗经>意境形成的重要艺术手法.<诗经>意境的呈现还要靠作者与欣赏者的共同创造.<诗经>意境诗的美学品格表现为:真实自然的意境、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和展现生命意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富于表现力的叠音词的大量使用也是《诗经》的显著特点。叠音词作为先秦复音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先秦汉语双音化的方式,也对理解《诗经》文意颇有益处。本文以《诗经》叠音词为研究对象,谨就叠音词产生的原因、叠音词的分类及叠音词的语法功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由于信天游产生的时代不晚于《诗经》时代,加之上下两句为一段(章)的结构格式与“起兴”表现手法带有原始性,所以信天游“兴”与《诗经》“兴”具有可比性。从信天游“兴”透视《诗经》“兴”,可知《诗经》“兴”于义无取,只借物以起兴。《诗经》“兴”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已尽而意有余”是《诗经》“兴”又一历史层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