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月亮的雅号     
月亮历来是文人笔下的宠物,因而它的雅号也特别多。玉钩陆游《月下作》:“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冰轮朱庆余《十六夜月》:“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银钩李弥逊《游梅坡席下杂酬》:“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琼钩庾信《灯赋》:“琼钩半上,若木全低。”玉弓李贺《南园》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玉盘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玉轮李商隐《碧城》之三:“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玉镜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闱月色多。”玉…  相似文献   

2.
月圆中秋     
曾子墨 《学习之友》2009,(10):47-47
中秋的情感载体是“月”。因其谜化而显得神圣,也就有了人类由月及人的永恒情结。同样一轮中秋月,古代则以婵娟、桂魄、蟾月、宝鉴、冰轮等作不同的表述。有多少想象,就有多少美好;有多少离愁,便有多少无奈和寄托。  相似文献   

3.
月亮高挂在天上,她那皎沽的月光、优美的形状,古往今来,不知迷倒了多少人。月亮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的财富、宝贝,全人类都喜爱她。但相对而言,我觉得中国人是最喜爱月亮的,具体表现是:一、中同关于月亮的美称雅号特别多,如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桂魄、顾兔、婵娟、玉弓、玉梓、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用的都是最美丽的词。二、中国的学作品如诗、词、散里关于月亮的描写特别多。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4.
圆月如镜,“团团冰镜叶清辉”(孔平仲《玩月》);如轮,“玉轮卧兔初升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李商隐《碧城》);如盘,“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文人笔端的圆月内蕴何其丰富!时到中秋,圆月在焉,不由想起了明朝的解缙。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3,(4):53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有诸多美称,如,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桂魄等。在外国,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月亮的阴柔之美,因而多用女神的名字作为它的别名。古叙利亚人称月亮为"阿斯泰罗"(叙利亚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古罗马人称月亮为"黛安娜"(罗马神话中的狩猎女神  相似文献   

6.
一、用乘数来表示时日唐朝方干的《中秋月》诗:“凉霄烟霞外,三五玉蟾秋。”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佳节》:“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前者“三五”指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后者却指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汉朝《古诗十九首》之十七《孟冬寒气至》有两句:“三五明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中 ,“月亮”的名称很多。了解这一知识 ,可以为我们鉴赏古诗文扫清障碍 ,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灿烂的源流文化 ,增添学语文的情趣。“月亮”的名称有以下种种 :一、月宫。神话传说月中有宫殿 ,为嫦娥所居。如白居易《东城桂》 :“月宫幸有闲田地 ,何不中央种两株 ?”二、蟾宫、玉兔、蟾兔、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与白兔 ,故名。如李俊民《中秋》 :“鲛室影寒珠有泪 ,蟾宫风散桂飘香。”《古诗十九首》 :“三五明月满 ,四五蟾兔缺。”后用成语“蟾宫折桂”比喻参加科举考试得中。三、蟾桂、桂宫、桂魄。传说月亮中有一棵大桂树…  相似文献   

8.
月亮的别称[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白兔、玉兔、金兔、夕兔](俗传月中有兔,因作月的代称。)①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②唐·贾岛《赠智朗禅师》:“上人  相似文献   

9.
桂,一作“木樨”,一种常绿灌木,原产于我国。因桂花香气馥郁,尤以中秋时节为最,古人形容中秋佳景,便说“桂子飘香”。古时传说月宫中有桂树,便将月宫称为“桂宫”。如沈约《登台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又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月宫为“蟾宫”。如李俊民《中秋》诗:“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古时科举考试中,称登科为“蟾宫折桂”。《晋书第五十二卷·诜列传》载:“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世因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词内容与中秋节有关的句子颇多。例如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李朴《中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等等。而生活在元大都十余年(也有学者考证在元朝生活近三十年)的高丽文臣李齐贤填写的《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这首词,虽然内容也写中秋节的民俗节令,但亦有其独特的文学意蕴。其词:  相似文献   

11.
原文荐读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飞镜又重磨。把酒问 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 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双调·折桂令 中秋张养浩张养浩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 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难点注解】 泠泠:清凉的样子。 恹恹:安静的样子。【比较赏读】 中秋咏月,古代文人曾留下不少佳作,其中以苏轼《水调歌头》 最为著名。每逢中秋佳节,很多文人会情不自禁的对月抒怀,他 们的作品各具不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词内容与中秋节有关的句子颇多。例如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李朴《中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等等。而生活在元大都十余年(也有学者考证在元朝生活近三十年)的高丽文臣李齐贤填写的《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这首词,虽然内容也写中秋节的民俗节令,但亦有其独特的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水调歌头(略)课文练习1.解释下列字词。把()宫阙()弄()何事()2.按要求填空。(1)此词上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练习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3.查找辞书,…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的小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之所以写出这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笔调奇逸,风格健朗的好词来,完全是情感积聚的瞬间反映。苏轼,苏辙深厚的手足情不能不令人感动。苏轼,苏辙两人嘉佑元年(1056年)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同榜进士,一时名噪京师,并受  相似文献   

15.
释“霸”     
王霸之“霸”古来常见,但正如《说文解字段注》云:“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字”。王霸之“霸”义并非“霸”之本义。 许慎《说文》曰:“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雨革)声。《周书》曰哉生霸。” 段玉裁注曰:“霸魄迭韵。乡饮酒义曰,月者三日则成魄。正义云,前月大则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则三日始生魄。马注康诰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白虎通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按已上皆谓月初生明为霸。而律历志曰,死霸,朔也:生霸,望  相似文献   

16.
一片冰心,语出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心性淡泊,不热中功名。飞黄腾达,语出韩愈《符读书城南》:“飞黄腾达去,不复顾蟾蜍。”比喻职位升得很快,多用于贬义。晨钟暮鼓,语出唐代李咸用《山中》:“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形容僧尼的孤寂生活,也比喻叫人警惕的言语。一尘不染,语出北宋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形容人品高尚,不为不良习气所玷污。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国图赞序》:“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后多用来比喻政治局面死气沉沉。万紫千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月亮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酣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夜风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从古代传说到诗歌典籍记载,单月亮的别称就有"嫦娥""婵娟""金娥""素娥""素魄""娥影"(喻人的),"蟾蜍""玉兔""玉羊"(体物的),"蟾宫""金盆""金镜""玉盘""桂宫""天镜""明镜"(状形的),"冰轮""冰镜""银钩""玉镜""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示质的),等等,可谓形象别致,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化里,月亮哲学博大精深。月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时间的,又是空间的;  相似文献   

18.
残缺之美     
请读一读下面两篇作文,看看有没有创新?为什么能创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追求完美,崇尚完美无缺,但我认为,残缺也不失为一种美,而且这种美,更有其独特魅力。古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古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一个中秋的夜晚,因思念他远方的弟弟而创作的。苏轼与他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俩整天形影不离,感情非常深厚,可是长大后他们各奔东西,难以相聚。中秋之夜,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伤感地想“: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何偏偏要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呢?”但他转念…  相似文献   

19.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一词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注释者甚多。其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的解释,历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哪象是还在人间?即诗人此时月下起舞,有飘举天外之感。句中“何似”解为“哪象”。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周振甫《大学语文》持此说;  相似文献   

20.
一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一首中秋词,历来腾播人口,撼人心魄。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李冶《敬斋古今注》卷八云:“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异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