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仲舒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位大师,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又是一位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学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育实践这几个方面.董仲舒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一董仲舒的生平及其著作董仲舒,广川(在今河北省枣强县东)人。由于研究“春秋”,西汉景帝时为博士。设帐讲学,据说三年不窥园。武帝时,举贤良对策,先后为江都相和胶西相,后来去职家居,不理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史记”“董仲舒传”)。通五经,尤明“公羊春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在“春秋”类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儒家类有“董仲舒”百二十三篇。“汉书”“董仲舒传”又载:“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无论在政治、哲学和教育各方面,他的思想都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董仲舒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及教育政策,设立学校、兴办选举、统一学术。  相似文献   

5.
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时代董仲舒,大约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是西汉最大的儒家,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尊为“汉代孔子”。他青少年时代专攻儒经《春秋》,有“三年不窥园”的钻研精神。他特别精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对两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涉及到了许多领域。而作为大一统专制体制的理论根据,其影响最为直接的当在教育领域。兴学和察举是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主张。而大一统的教育政策则为之确定了方向和标准。同时董仲舒的名号思想、人性论以及教育教化等,也都是研究董仲舒教育思想所应关注的。董仲舒以其天人观构建了儒学教育理论,使儒学从村野走向殿堂,也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从德育的理论基础———性三品说出发,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设定,对德育方法提出了极富见解的意见。其丰富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几百年的斗争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儒学的第一次大变革。这就是西汉时《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把先秦以来的儒家各派以及各家学说,在孔子的名义和《春秋》公羊学名义下统一起来,并用神学的观点给予阐释,从而加工成合于汉朝统治制度需要的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汉代儒学大师的董仲舒,他对教化的详细论述不仅影响了汉代社会,而且还影响到现代社会。董仲舒的"性善论"是教化的基础,"圣人之教"是教化的关键,"反其所始"是教化的重点,"天人合一"是教化的生成。这些理论对中国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的实现都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了解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教育思想及他对“汉代孔老二”董仲舒反动教育思想的批判,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上进步思想家怎样与反动儒家教育思想作斗争,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怎样利用孔孟之道通过教育这块阵地为它的反动统治服务;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教育领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王充是我国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主义者,是坚持革新、前进,反对复古、倒退的进步思想家和教育家。 王充所处的时代,正是经董仲舒改造过的神学化的儒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东汉最高统治者,依靠豪门地主阶级镇压了农民起义,建立了东汉政权以后,为了巩固其豪门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反动统治,他们除了采取残酷的武力镇压之外,更乞灵于神学化的孔孟儒学在思想上的麻痹作用。继汉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正式确定谶纬学为儒家的正统之后,汉章帝又于公元七十九年,在京城的白虎观召开了经学讨论会,把讨论结果写成《白虎通义》一书,并把经学以所谓“国宪”的形式固定起来,妄图以此“永为后世则”。这样,经董仲舒改造过的神学化的孔孟儒学的地位提得更高了,儒家祖师爷孔老二也被抬到了吓人的地位,成了任何人都不能触犯的神灵。谁对孔老二和孔孟儒学稍有不尊,谁就会被扣上“非圣无法”的罪名,并有遭到杀头的危险。他们大肆宣扬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教师》2011,(2):109-111
董仲舒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对儒学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出现是西汉社会发展及统治者需求的必然,他在西汉的背景下提出的政治思想理论,直接继承于先秦儒家,同时吸纳、融合了诸子百家,如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这一理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需求,满足了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是学术思潮演变的必然结果,不仅对汉代政治取向和政治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3个方面阐述了他的和谐社会思想。这些思想的形成,既得力于董仲舒对先秦思想家已有成果的加工与改造,也是他对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果。董仲舒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董仲舒的荣辱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如何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离不开对董仲舒荣辱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大师,在法律思想方面,他倡导的君权至上、“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等,反映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已经初步完善.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完全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皇权和统治人民的需要,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达2 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人称“汉代孔子”。他创立的“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理论,成为后来指导封建立法、司法的基本原则及统治人民的基本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的法律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春秋》法统思想、圣人法天思想、“三纲五常”理论、德主刑辅理论、《春秋》决狱观  相似文献   

17.
从内、外控两个角度对董仲舒的社会控制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循环论的严谨性、适用性。董仲舒的循环论是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控制的模型,其“天人合一”和“大一统”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的政治观,是强调"变革"的辩证发展观,而非强调"不变"的形而上学政治观。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是在"天人感应目的论"外衣掩盖下的儒家"德治""爱民"的王道政治传统。其天道观实质上是儒家的德治主义政治观。尤其可贵的是董仲舒提出了"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的命题,为历代王朝更替式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可成为董氏政治定律。其"阳尊阴卑"说,虽然从哲学而言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倾向,但从政治方面看,则是儒家德治主义的体现。其"王道三纲"说是从阴阳相辅相成的角度谈"君臣、父子、夫妇之义",与他的"德治"理论完全一致,而后世三纲说则更多地强调臣子妇对君父夫的无条件服从之义,具有更强烈的君主专制倾向,因此不能混为一谈。其"正义不谋利,明道不计功"的"义利观"强调道义高于功利,虽有"重义轻利"倾向,但并非禁欲主义,而其"官不与民争利"说则保护了弱势民众的利益。在这些辨析基础上,从政改、爱民、德治、伐无道、义利之辨等方面论述了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3个方面阐述了他的和谐社会思想。这些思想的形成,既得力于董仲舒对先秦思想家已有成果的加工与改造,也是他对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果。董仲舒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西汉董仲舒的德育思想在儒家思想演变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德育体系,其德育目标理念丰富而深刻,对当代德育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董仲舒的德育目标可细分为政治、道德、法纪和思想四个部分。政治目标注重"三纲",道德目标倡导"五常",法纪目标主张对统治者任德不任刑、要求百姓遵纪守法,思想目标旨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民众自觉认同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