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其诗文具有较为明显的湖湘地域特色,这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内容上的地域特色,主要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特色产品四个方面;其二是精神气质方面的地域特色,主要包括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淡雅气质。  相似文献   

2.
明成化时期君庸臣怠,朝政沉闷胶着,士人普遍具有隐逸心态。茶陵派与陈庄体山林诗派风靡当时并交流密切,正是以此为社会背景和心理基础。同时,两大诗派在隐逸的目的、境界以及文学旨趣上又有分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茶陵派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台阁体学向明中叶复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而以李东阳为首的荼陵派在此期间担当了历史所赋予的重任,扮演了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对李东阳及荼陵派的研究由冷趋热,从李东阳生平及作版本,茶陵派组成成员,茶陵派学创作,茶陵派学理论,李东阳书法风格,茶陵派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方面对茶陵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已发表相关著作及论文多篇,对李东阳生平事迹及著述进行了疏证,对李东阳诗学理论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依然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东阳     
《语文教学之友》2021,(2):I0001-I0001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开创茶陵诗派,对当时文坛有重要影响,沈德潜在《明诗别裁》中评价:"永乐以后诗,茶陵起而振之,如老鹤一鸣,喧啾俱废"。论诗侧重从文学本身探讨诗歌的艺术审美特征,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最大的失误和弊端就是“偏狭”与“摹拟”,其“偏狭”之处主要表现在口号的偏激、对法的过分追求及门户党社观念的盛行等几个方面,由此导致复古运动最终走向摹拟之途和颓败结局,并使七子派成为明代文坛永恒的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7.
明代重要文论家都有从矫枉过正到自我修正的理论转变,这一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明朝大学士李东阳虽然出生于北京,却是湖南茶陵荷木坪村的乡贤。他在以《南行稿》为代表的诸多诗文中表达了对故乡荷木坪的热爱与眷念,反映了其浓郁的乡土情结。李东阳的乡土情结既源于热爱祖国山河与各地风土人情的修养与爱好,也是源自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传统观念与知恩必报的传统伦理道德,加之祖辈与父亲思乡情结的影响。在我们今天力图重建乡贤文化之时,李东阳的乡土情结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谢榛为明代“后七子”之一,以诗著名嘉靖间,布衣终老。其诗以近体见长,能熔铸变化,较少模拟之习。尤精于五律,功力深厚,法度谨严,句响字稳,气逸调高,在明代诗坛上卓然自立。其议论时政、忧国忧民者深婉多慨、不乏英风侠概,感慨身世、思念故园者则情真笔老、深切感人。但也有不少诗格卑下之作,其弊则在过多依靠技法,从而缺乏鲜明个性和内在风骨。  相似文献   

10.
明代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早在成化年间,郎署文学就开始出现兴起的迹象。成化末至弘治前中期,即,“前七子”兴起前,储嵯、邵宝等人对郎署文学的振兴有引导发起之功。弘治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及孝宗本人对文学的重视,促进了以“前七子”为代表的郎署文学的崛起。康海以状元、翰林院编修身份主动与李梦阳结盟,倡言复古,标志着文学重心由翰苑馆阁向台省郎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明代诗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已退居次要地位,但明代诗文流派众多,各派之间不停纷争,各流派竞相更迭主宰诗文论坛的现象却是此前任何时代所罕见的。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各流派竞相更迭主宰诗文论坛的现象?本文从明代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该时期各主宰诗文论坛流派自身的特点、优劣(特别是它们的弊端),我国古典诗文发展、行进的历程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和论述,从而指出明代诗文论坛竞相更迭、频繁纷争状况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七子派被后人称为格调派,是因为他们标榜古人作品的格调,并力倡师摹古人的格调。这种“格调”,以“高古”为特质;这种“高古”,主要表现为以下美学特征的完满融合:发乎情性,质相兼,意境浑成,气势沉雄, 声调宛亮,神韵流动。  相似文献   

13.
明中叶,在文坛和思想界,几乎同时出现了以前七子为首的文学复古运动和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代表了当时"张扬主体、反理倡情"进步思潮的两种表现形态,他们在复兴古学的口号下,对文学和哲学进行了新变,成为明代最受学界瞩目的现象。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彼此发展几经起伏,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和衷共济、并驾齐驱、改弦易辙几个阶段,呈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中对辞赋的源流、文体特征、写作原则等的阐说,是刘勰赋体观的主要内容。从明初至明代中叶,以吴讷、徐师曾、李东阳和明代七子派为代表的复古派掀起了一场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他们强调学习古赋。从辞赋的复古到诗歌的复古,形成了明代复古派的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15.
温州明代围棋运动十分繁荣,溯其源首推刘基父子。到明中期永嘉、新安、京师三大流派鼎足而立,永嘉鲍一中品居第一。万历年间,方子谦兄弟名噪一时。本文系统论述永嘉棋派源流,并对其代表人物生平一一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6.
从明初至明代中叶,以吴讷、徐师曾、李东阳和明代七子派为代表的复古派掀起了一场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复古派以古赋为艺术标准,确立屈骚、相如赋艺术典范的地位,强调学习古赋创作的文学修养和构思方式。复古派创作秉承屈骚汉赋的怨刺讽谏精神,追求雄奇壮伟的辞赋美学境界,力图恢复古赋雄健的文学风尚。明代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时代萎靡的文风,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驿递夫役的佥派方式经历了随田粮佥派夫役到纳银代役两个阶段。随田粮佥派夫役在实施过程中诸弊丛生,迫使明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纳银代役制的实行,保证了驿递系统的顺利运行,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实行之初产生了有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明中叶后文学思潮进行了述评,指出内部分化是每一思潮走向泯灭的主要原因,而且每种思潮内部的复古与性灵相交融是与当时社会政治复古和流行的左派王学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李梦阳怀古诗多吟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风景故地,反映了作者忧心时政,期待能臣良将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李梦阳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学观点,即反对"其词艰涩",提倡"香色流动";反对"专作理语",提倡"感触突发,流动情思"。他反对台阁文学"考实则无人,抽华则无文"的虚饰,认为"真诗乃在民间",但也善于用典,其怀古诗多合格律,拗体极少,且造语缜密,坚峻有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