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思维的"拐点"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及解决新问题的转折点,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那么,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邂逅学生思维的"拐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比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地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暂停探究的"脚步",让思维"多飞一会儿",不仅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帮助学  相似文献   

2.
<正>计算是完成一切数学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针对学生计算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计算教学课题研究,注重计算教学设计,让计算教学生动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以执教"小数加、减法"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抢红包的生活场景。微信是现在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App,同学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用微信干什么吗?老师最喜欢抢红包,你们喜欢吗?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数学课堂也在发生着变革。我们都在追逐有效课堂,有了更为宽阔的课程目标,有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建构,往往是通过已有知识的正向迁移、顺应、同化之后最终实现的。然而在教学中,当学生面临思维拐点的时候,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教师一味地强制和硬塞,将会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小数加减法》中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一、把握学情,明晰思维提升拐点在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基本的计算法则,但在这一次的新知学习中,学生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教材版本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人教社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分数和小数,还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相似文献   

8.
正以"课内尝试预学"为特色的规则学习,就是教师通过预学单,让学生在课内尝试解决与即将学习的规则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检测自主学习情况,暴露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正误做法的分析比较,总结出正确的规则。在计算教学中,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总是随着数的扩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计算法则,如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建立在相对应的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这样的规则学习,我们称之为"后规则学习"。下面,以"小数加法和减法"为例,阐述"课内尝试预学"的具体做法。一、课内预学,检测迁移力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之前,学生已经积累  相似文献   

9.
张旭晨 《考试周刊》2012,(59):67-67
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表现自己。学习数学人云亦云则没有自主;亦步亦趋则没有个性。数学学习自己没有自主性参与就没有亲历实践的体验,就没有个性思维的张扬。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以积极自主的心态和个性化的思维参与学习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师生数学教与学双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  相似文献   

11.
小数加、减法及相对应的混合运算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整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连减的性质等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小数计算的开始,是整数计算的延伸,是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数加、减法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95页~第97页.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目标:通过经历回忆、比较、反思等过程,体验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相似文献   

13.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  相似文献   

14.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计算教学中,教师恰当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明晰算理,掌握算法,其本质就是将抽象的算理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使问题得以优化、解决。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巧妙掌握算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这种"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同时还可以大大开拓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纵观课改前后多种版本的教材,发现现行国标版教材中所呈现的计算题降低了难度,这一改动是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计算教学更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理念。"小数乘小数"计算的生长点就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教学例1时,充分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运算定律与性质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学习内容,是四则运算的"等价变化"规律,一般在整数四则运算中探究相应的定律与性质,在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中进行推广。运算定律与性质是四则运算中客观存在的规律,而在简便运算时体现了它的价值,因此,由整数四则运算中获得的运算定律  相似文献   

17.
庞红星 《广西教育》2013,(29):55-56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要让学生牢记计算法则、反复做练习题,就能达到提高运算能力的目标。其实不然,运算能力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的记忆、理解、推理、表达、想象等能力相互渗透,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计算数学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在把握算理的基础上提升运算能力。笔者摘取了以下几个教学片段,试图通过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苏教版五上“小数乘法和除法”为例,从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角度谈谈如何开展运算教学。  相似文献   

19.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认识小数的起始概念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分数之后的教学内容。通过比较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教材中"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索"人民币模型"与"米制模型"哪种更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得出:只有以学情为导索,以内容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帮助学生找准知识起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于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对学生未来学习影响深远,教师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比较小数大小教学为例,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