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肖珊》是巴金晚年悼人忆旧的代表作品之一,被中央电大选入《范文读本》。肖珊与巴金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卅多个春秋,一九七二年八月,她因不堪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而死。一九七八年,巴金应香港《大公报》之约,撰写了这篇怀念夫人的散文名篇。当我们读这篇散文时,视线都好几次被热泪所模糊,悲怆交集,愤慨俱至,每读一次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怀念肖珊》以真实的情感、朴素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Z1)
巴金名字由来巴金写完处女作《灭亡》后,想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为纪念同学巴恩波,就用了一个“巴”字;当时的桌子上还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就从中又取了一个“金”字。“巴金”这个名字就被印在了《灭亡》的扉页上。  相似文献   

3.
《那事·那人·那魂》《一个诚实的人》《那双美丽的眼睛》,……这是“走近巴金,阅读巴金”征文活动中涌现出的好文章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作为巴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发起这次征文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巴金的作品,学习巴金讲真话的品格,了解一位“人民作家”的心。巴金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阅读巴金,去走近巴金。  相似文献   

4.
大约还是两年前,我给学生上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序跋两篇》。为了能让学生对巴金先生创作《激流三部曲》的思想精神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且能使这种所谓“枯燥”的课文也变得兴味盎然,我模仿电视访谈的形式,将这节课改成了“巴金访谈录”。事  相似文献   

5.
《文学知识》1958年10月8日创刊时,成为当时“三刊两校”拔巴金“白旗”的第二刊。姚文元将巴金认定为应拔的“白旗”。《文学知识》从创刊号起,设置了《大家来讨论巴金作品》专栏,针对两个“三部曲”,展开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巴金的作品,特别是《激流三部曲》,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应抹煞的,巴金在新文学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了。据报导,在法国就掀起了“巴金热”,他的小说《寒夜》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巴黎所有书店都贴满了“巴金——《寒夜》;《寒夜》——巴金”的广告招贴。巴黎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提名巴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7.
1978年12月.历经“文革”苦难的巴金老人开始写作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在《随想录》中,巴金一再提到他在“文革”初期被迫不停地写交代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初识巴金,是看了他的散文《怀念萧珊》。一口气看完全文,剩下的只有感动,猛然间发现原来巴金是一个性情男儿。巴金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原先的富家公子,而后的作家,再到“文革”时的“罪人”,然后是平反  相似文献   

9.
《寒夜》承载了特定时代下的巴金的情感,及他对生存在其中的人们的悲剧命运的深度思考,对巴金小说《寒夜》“灰色空间”的解读有助于对巴金创作“艺术断裂”问题的理解。小说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巴金精神世界的苦闷是“灰色心态”产生的基础。《寒夜》里大量的文字和人物的心情显示了灰色的“存在”,巴金在《寒夜》里流露对知识、自由、胜利、制度、真爱等的质疑和否定,“灰色空间”的“存在”都隐含着强烈的“虚无”指向。  相似文献   

10.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时,总是一再强调:“我不是文学家”。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写的《我的自剖》中,巴金就说过:“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不想做一个艺术家”。在同年十月写的《<电椅>代序》中,他又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盛业。”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的讲话《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仍然说:“我不是文学家”。这决不是巴金的自谦和他对艺术的否定,而是反映了他的卓越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既回响着“五四”开辟的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旋律,又  相似文献   

12.
巴金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关于这个笔名的由来,从三十年代起就有些说法,多是属于猜测的。作者在1958年写的《谈〈灭亡〉》一文中,已说得很明确了。《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小说,写于法国巴黎,定稿于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这是1927年的事情。巴金的“巴”字是取自一个当时名叫“巴恩波”的同学。他们同在沙城学法文。这个同学不久就去了巴黎,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巴金在起笔名的时候,联想到这个同学,就采用了这个百家姓中少为人知的姓。至于“金”是另外一个朋友半开玩笑地提出的。因为巴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碰巧巴金书桌上放了一本克…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一九八三年第八期载有范守纲同志的一篇文章《巴金谈〈灯〉》,介绍了巴金同志对语文课文《灯》的一条注解的看法。巴金认为,《灯》的一条注释,“[山的那边]暗指革命圣地延安,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注得“太实了”。他说:“结尾处‘山那边’就是文章开头的‘在台边,傍山建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原名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巴金的生平为:“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此说有误。巴金原名应为李尧棠。巴金先生所著的五卷集《随想录》封面上有极其醒目的个人小传:“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另外,我们从该书第三卷《病中集》第102篇《我的哥哥李尧林》一文中,也可得知巴金先生的原名是李尧棠。旧时代男人有“名”亦常有“字”,而“名”和“字”有别,不能混为一谈。古时小孩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自称称名,对长辈或平辈称字以表示尊敬或客气。巴金曾解释他的…  相似文献   

15.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巴金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家》写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一九三二年四月完成。用作者的话:“在这里所要展开给读者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一幅图画”,《家》所写的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就使《家》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可以说,《家》中所描写的简直就是二十年代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上)》2010,(7):157-157
未完成的《春梦》是已故作家巴金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作直接影响了巴金后来著名的“激流三部曲”。日前,《春梦》手稿首次为巴金研究会整理完成,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现代中文学刊》上。巴金曾在《谈〈新生〉及其它》一文中,提到过当年《春梦》的写作情况,“我在廉价练习簿上写的片段大都是《春梦》里的细节,我后来在马赛的旅馆里又写了一些,在海轮的四等舱中我还写了好几段。”  相似文献   

17.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1927年,23岁的巴金踏上了从上海港口驶往法国马赛的法国邮船,他要到无政府主义的故乡去寻求真理,正是在这一时期,带着寂寞与痛苦完成了他的处女作《灭亡》,从此走上文学之路。1928年回国后,他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正是基于一种对“家”的爱与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1944年秋冬之际的  相似文献   

18.
《寒夜》是一部具有特殊魅力和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杰作,也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写的是“从一九四四年暮秋初冬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冬天的寒夜”,一个可怜的小职员汪文宣一家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陪都重庆一座普通楼房里的“凡人小事”。人物是渺小的,故事是平凡的,但从一九四七年晨光出版公司初版发行以来,至今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泽。甚至因为一九七八年法译本《寒夜》在巴黎发行,曾一度掀起了一“个巴金热”,重新认识巴金,研究巴金也由此形成一个国际性的新热潮。国内的研究工作者,也从历来所注目的《灭亡》、《家》、《火》等作品开始了对《寒夜》的重视。巴金本人在谈自己的创作中,也特别倾心于《寒夜》,晚年的《创作回忆录》,多次提到它,甚至还特意专文撰述《关于<寒夜>》(回忆录之十一)一文。  相似文献   

19.
年级:高一  时间:1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巴金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30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师:对。巴金先生既是杰出的小说家,又是杰出的散文家。《灯》就是作者于1942年2月在桂林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20.
《随想录》简介《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写作《随想录》的目的是为了“讲真话”,用真话建立起一座“揭露‘文革’的博物馆”。《随想录》起初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上连载,后合订成册,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鉴于巴金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它将是巴金最后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世瞩目,有口皆碑。近年来,他提倡“讲真话”的呼声,又在思想界和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