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4):70-76
陈栎《定宇集》卷17《别集》载录元代作家作品多篇,《全元文》在编纂时,编纂者仅是用《定宇集》加以校勘,忽视了《别集》的价值而未加利用。《别集》载录了大量友朋的作品,经核检,有八位作家的十二篇作品为《全元文》失载。这八位作家中,有六位是《全元文》未收之作家。搜检《定宇集》补充了《全元文》的阙失,扩大了元代作家的数量,增加了元代文章的数量,发掘了陈栎友朋的序跋、书信,也为陈栎的交游、著述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和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有很多相似点,都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都写了战争下的女性。比较这两篇小说,有助于我们认识严歌苓和哈金完全不同的写作模式,同时也告诉我们,当作家们在想象"女性与战争"时,如何突破固有的模式,打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介绍华裔美国文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黄玉雪的《华女阿五》和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两个文本来论证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华裔美国文学在作品和华裔作家自身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上海宝贝》和《遗情书》两部作品中身体话语的使用,是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从女性批评的角度看是女性意识的突显。两个作家以女性写作的姿态,用极端的藐视和暴露来彰显作为女人的个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与《十日谈》作为中、西方两大文学杰作,虽然二者在篇(?)结构上不同,但两部小说在出版后却由于相似的原因——对性的(?)写,遇到了相类的命运.也正是由于此,为我们提供了可比较的前提.性和情爱是两个很难截然分开的层面.但《金瓶梅》和《十日谈》的作者在描写这个问题时,由于观念的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倾向和判断.同样,不同的描定、倾向和判断,也反映出两位作者不同的性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圣经·约伯记》是文学创作经久不衰的素材来源,而"约伯"也是各类作家不绝于笔的人物形象。不同历史语境创造了不同的"约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基辅怨》中塑造的主人公雅柯夫和中国作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祥子就是现代的两个"约伯"。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这两位作家笔下的主人公相似的苦难经历和迥异的结局,折射出的两种文化下迥异的"个人"观念。  相似文献   

9.
《月牙儿》中的"我"和《十八春》中的曼桢同是知识女性,都曾坚持过、抗争过;但是,"我"走向了堕落,而曼桢却坚持了自我,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人物性格的不同固然是不同命运的原因,而时代和作家个人体验的不同也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同时,从这两个女性身上也看到了共同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全文层层推进,气势磅礴;铺陈渲染,姿态横生,堪称千古奇文。作为一篇史论,其过分的夸饰及独具特色的结尾,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一、“豪迈为文”与“以意逆志”。《过秦论》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善于铺陈渲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第五册16课中,编选了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节选,见课后练习)。我们对这两篇作品比较阅读,不仅能加深理解作品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兴趣。两篇文章虽同名,但是由于作家国别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掌握的材料不同,抒发的感情不同,因而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和表现  相似文献   

13.
《狂人玛依塔》是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一部长篇小说,而《莽丛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两篇小说都采用了调查实录的叙述手法,都不以时间为序,而采用多人眼中的事件呈现为结构方式,使事件真相扑朔迷离,但人物、事件却因之丰富、立体。同时又由于创作理念的不同,他们又在相似的叙事艺术中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课文所选的两篇散文都是当代作家的作品。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见长的青年作家,散文也写得很美。《丑石》这篇作品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秦牧是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知识性强,哲理性强,而深受读者的欢迎。《菱角》是秦牧的代表作品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这两篇散文时,要注意两位作家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与《聊斋俚曲》的比较谭兴戎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一个作家,运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形式,创作相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现象,是颇为罕见的。有之,则当首推清代伟大的作家蒲松龄。蒲氏在创作《聊斋志异》之余,还写了十四篇《俚曲》①,其中,有...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17.
《全元文》的编纂出版,为研究元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笔者在阅读相关安徽地方文献时,发现元人撰稿12篇,皆不载于《全元文》,相关补遗文章也未提及或补入。其中,汪泽民2篇、汪幼凤3篇、李习1篇、倪从1篇、傅若金1篇、曹时敏1篇、吴翱1篇、无名氏2篇,今予以辑录,补《全元文》之阙,为研究元代安徽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单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史传文学传统,更为后代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取材宝库,元代杂剧作家从中取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史记戏”.在这些剧作中, 《田穰苴伐晋兴齐》和《吴起挂帅敌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前者严格依据历史史实进行创作,而后者则在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艺术加工.元代杂剧作家对《史记》的改编正体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中.  相似文献   

19.
《杂色》与《游泳的人》是两篇优秀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和美国心理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约翰.契佛。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由美国现实批判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经过历时两年的写作后完成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之一。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汤姆·索亚童年生活的种种塑造,也突出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种种向往与遗憾。由于美国与我国作家社会背景及价值观体系的不同,对于美国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的分析与探索一直是我们研究讨论的课题,文章就从写作技巧上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