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中的"示"部字大多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这些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人的原始观念和古代祭祀制度方面的内客.祭祀的行为、对象、方式、目的、结果,都表明了人们对美好命运的期盼,并通过一系列复杂多样的祭祀活动,达到人神对话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祭祀关联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文章简要分析了一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以厦占卜有关的汉字。从语言的角度初步探求中国传统的文化与习俗。  相似文献   

4.
古代祭祀尧舜分祖先祭祀、天帝祭祀、帝王祭祀和圣师祭祀四种类型。不同时期,古代祭祀尧舜有不同特点。古代祭祀尧舜活动主要由国家举行,国家制定了祭祀尧舜的有关礼仪,属于国家祭典性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日本稻作文化研究更多停留在广义的层面上,而具体民俗文化方面研究则相对较少,并很少有学者研究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拟从年岁时节的稻作祭祀习俗、插秧时节的稻作祭祀习俗、插秧后的稻作祭祀习俗等三个不同阶段入手,对哈尼族和日本古代农村三个阶段的民俗祭祀活动进行梳理,并阐明日本传统文化中稻作祭祀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日本政府层面为保护稻作祭祀文化所采取的保护对策则可以为红河哈尼族稻作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春秋二社,即春秋二时的祭社活动,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官方祭祀活动,然其在唐宋之际的敦煌却转变成了佛教斋会,这使我们看到一种传统的祭祀活动,在本土文化、礼仪和外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是如何维系自己的职能与地位的,同时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相互适应发展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政治活动中,祭祀成为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祭天之礼是王朝大典,一直受宗周统治者的重视,祭祀作为古礼的最重要的来源,从根本上奠定了我们处理天人、人人关系的基本观念然和思想。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原则。祭祀诗的出现与宗教观念和祭祀制度密不可分,祭祀诗是人类文化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祭祀诗的具体内容和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完全是由宗教观念的特点和祭祀活动的地位所决定。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祭祀诗都包括在《诗经》中,可以从祭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祭礼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这部分诗歌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傩面具的渊源、发展及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傩面具的渊源、发展说到傩面具 ,必须先说傩。傩——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 ,源于古代宫廷和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秦汉之际随军传入西南地区 ,与当地文化相融合而成。傩祭祀活动时 ,主事者称师公 ,头戴师公帽 (像佛教中的禅师帽 ,状如莲花 ,或用花布拼接成帽 ) ,身着红色长袍 (类似佛教的僧衣 ) ,外套绣以鸟兽、龙神、花卉、日月的长坎肩。师公在进行祭祀或请神活动时 ,不仅吟唱介绍颂扬神的唱词 ,且跳跃起舞 ,甚至鱼跃翻滚 ,故又称之为“跳师”。除春秋祭祀外 ,傩已成为民间的主要宗教活动 ,如丧葬、治病等。请神时 ,要将神的功绩、来历说…  相似文献   

10.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流坑的祠堂祭祖分为季祭、节祭和生辰忌日祭等。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敬宗收族的宗法思想以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宗法特征,对巩固家族组织和宗族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献祭在古代对于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祭祀文化也是先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深远的影响。通过解读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先秦文学,可以对先秦文学中所包含的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和信仰加以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祭祀是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蒙古族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其祭天、祭火、祭敖包、祭苏鲁锭与禄马等风俗,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民族特点及其长期信仰萨满教、佛教,深受汉、藏习俗影响的文化特征。祭把风俗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政治基础上的文化现象,蒙古族诸祭祖风俗的形成、演变,正是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茶礼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重要的礼俗载体。尤其在古代,无论是待客、交友、婚嫁、祭祀、丧葬,还是家庭日常生活,茶都发挥着巨大的礼俗功能。茶礼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其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的民族精神积淀。  相似文献   

14.
小红石岩族群祭祀崖画的祭祀空间、祭祀手段、祭祀程序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同,但祭祀称谓、祭祀神祇和族群象征物又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异。同因渊源关系,异起时空差距。族群祭祀崖画展现了与家庭公社畜牧经济相关的山石崇拜,当今彝族祭龙反映了与农耕经济相关的地母崇拜。随着(山崖)自然物崇拜向(神龛)象征物的文化转身,形成滇南彝族地区特有的山石(山神)与神林(土地)合拜现象。  相似文献   

15.
“常州散文”在常州历史上尤其是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文章对常州古代散文作了梳理、分析、归纳与总结,并介绍了《常州散文》的编选原则和编排体例,以利于学习《常州散文》的人把握精髓,也便于外界的人了解常州古代散文的源流、学派、特点与传统。  相似文献   

16.
玉在《诗经》中有多处是被用于祭祀、祝寿,与当时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结合诗歌文本对这些用玉祭祀、祝寿意象进行了解读,以期展示周人祭玉的礼俗观念,探析祭祀祝寿之玉意象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它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诗经》时期传统文化习俗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植根于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宗法社会。祖先崇拜观念在古代中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祖先崇拜抽象观念的物化形式,宗庙即是古代中国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制性建筑。古代中国自早期国家形成时起,就对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作出种种规定,并逐步形成了内容庞杂、严密的宗庙礼制。周秦以后,帝王宗庙制度成为国家的重要典制之一,对中国历代历史文化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冼夫人祭祀是粤西及其周边地区独有的宗教仪式现象。在对粤西高州地区的冼夫人信仰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解释冼夫人祭祀和信仰现象,以探讨其地方性知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漫画》2020,(1):28-31
《中国的玉石知识》在古代,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祭祀,祭祀祖先,祭祀神灵。因此,玉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商代,甚至因为需要获得玉料而发动战争。没有玉器,就无法举行祭祀仪式。不举行祭祀仪式,古代统治者就无法巩固自身统治。  相似文献   

20.
《说文》车部字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的文字,反映了造字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说文》车部字的解读,力图再现先民对车的认识和使用、车制与战争、交通运输、等级观念、祭祀刑律等方面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