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关怀生命,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根本追求,而要真正做到对每个生命的关怀,我认为第一要义就是公正。任何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公正的老师。所谓公正,《辞源》上解释为"不偏私,正直"。公正的教师意味着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对教师角色与成长定位的描述、隐喻比比皆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对教师角色与定位又有了新发展、新内涵,像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等提法更是成为主流,期待让反思、研究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新方式,寄望教师把角色期待融化为自身个性与风格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的交流,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思想"应该是以广泛的、日常的阅读为基础的;"有思想"突出地表现为在教学中应该有自己的创见;"有思想"更表现为能够积极主动地关注与思考现实生活;"有思想"还应该体现于在师生之间建立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上.做"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不断地开拓与探索.只有这样,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时时闪露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何军喜 《教师》2010,(10):32-32
当代中学语文教学,除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要注重自身的性情修养。自身性情修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亲其师,信其道”。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超过了课堂上的传经颂道。  相似文献   

5.
"才性"、"性情"之辩是魏晋六朝时期形而上学领域持续争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对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心性问题的延续与发展.魏初的"才性论"只论情性之用,至"才性四本"才对"才"、"性"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而学理发展的趋势则是对"性"的概念进一步作本源性的追溯,"才性之辩" 因此在逻辑上发展为"性情之辩".六朝哲学家们进而将此外化为各种具体问题,产生了新的哲学视角与理论.  相似文献   

6.
包卫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4):108-110
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和探讨研究,了解到人们对“性情”及“性情教育”本质内涵、主要特征和具体现状的认识情况,得到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和发人深省的结论,从而为性情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并为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开辟另一条途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性情沙叶新     
沙叶新是著名的剧作家,也是言语风趣、胸怀坦荡、心态乐观、为人率直的性情中人。  相似文献   

8.
做教师是快乐的;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诗文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对后世影响甚远。他提出诗歌应抒发"万古之性情",更多地去表现社会人生,实现个性的共性化,这不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反思历史传统的结果,也是符合文学规律的可贵主张。  相似文献   

10.
胡安锋 《青年教师》2009,(11):48-49
最近,浏览了一些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文章,大多文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指出了方向,且呼吁广大教师不要做“教书匠”,要做“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并就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给出了建议。也有的文章呼吁广大教师要做“批判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等等。  相似文献   

11.
金兰 《海外英语》2013,(4X):24-25
教师发展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关注。因为教师是教学中的灵魂和灯塔,在他的影响和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才有保证。该文作者在此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三种知识,这三种知识让教师对教授对象,教育政策,和教学动态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来进行和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早在16世纪,我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李贽就提出了“童心说”,强调人和人性的重要。他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得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①对这段话需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三字经》中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②;《新三字经》中说:“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③;在《中华三字经》中有:“天地开,万物生,览沧桑,人为灵,讲修身,重启蒙,德为本,教先行”④。古今“三字经”讲的都是注重人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师范教育”的终结性和一次性的教师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与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理念,是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师角色定位和专业成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教育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与此同时,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专业的成长,“岗位练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的“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之习俗,对徽州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徽民寄命于商”是对“以农为本”传统思想的新突破;是徽州人对经济、政治、文化、人才培育发展空间富于创新的新拓展;是对徽州文化最有生机活力的一种新创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世界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在目前的学科设置中,世界史只是历史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与世界史学科丰厚的内容极不相称,也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对世界史的教育非常重视,这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有别于一般师范教育者,要在中华民族重视师德的师范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类教育者应当具备世界各民族教育文化多元的意识。加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有助于汉语二语教学在转型中获得中外对比在教育、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营养补充,改变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历教育与国际汉语教师赴外培训"双轨并行"的态势。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国际视野将有助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引领世界潮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应是未来教师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高校教师开始参加教师培训工作,随后90年代教育政策大幅度调整,教师教育这一策略随后走进了各个院校。教师教育在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式之后效果显著。总之,在新时代培养的高要求、高质量教师的前提下,实现学术与师范融合的目的,改变过去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与实践达到教师专业的理想程度。  相似文献   

20.
当好班主任,一要树立热爱学生的思想,二要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三要加强自身德行的修养,四要强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