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团体”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小团体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小团体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小团体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弊端,对"小团体教学法"进行创新设计,通过16周的实验对学生足球专项成绩及心理、情绪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小团体教学法"在足球课程中的创新设计是成功的,它转变了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运动愉快感,提高了学生专项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个体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传递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时下“小团体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的困境,用新观念、新办法对“小团体教学法”进行新实践,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当下“小团体教学法”实施的困境缘于两方面,一是理论阐述未切中问题的要害;二是实验设计缺乏针对性。当下“小团体教学法”走出困境的对策为教师能针对性地改革实验设计方案,同时能意识到“小团体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在教师的主导下做到“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变换组合”是一种生生交往的新形式。学生在比赛进行一个阶段后,获胜的运动小团体中,较强的几个成员要通过猜手掌的正反的形式来选择一个成员到对方的运动小团体去;暂时失利的运动小团体则由本团体中较弱的几个成员通过猜手掌正反的形式来选择一个成员到对方的运动小团体;然后两个更新后的运动小团体,又重新开始比赛,周而复始。这种交往形式使得每个运动小团体的成员都不固定,都在不停地变换中,这样比赛获胜不再是比赛的目的,而追求平衡,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友谊,享受运动的快乐,把学生间这种比赛推向了更高的境界。每个运动小团体个人…  相似文献   

5.
小团体合作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团体教学即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根据体能学习能力合理搭配,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团体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小团体合作教学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并以8-10人为宜,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促进认知、情意发展小团体合作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钟海燕  曾进 《体育科技》2006,27(4):95-97
“小团体”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一种突破,是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笔者通过教学实验,证明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小团体”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开展适当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篮球选修课“小团体”学习法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团体”分组学习是根据学生情趣相投、空间距离接近、自然分组学习达到教学 目标的一种组织教学形式,本文通过“小团体”分组学习与传统组织教学方法比较,测 试结果表明,“小团体”学习法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专项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臧恒佳 《健与美》2020,(4):126-127
小团体训练(SGT)现在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健身俱乐部业务的重要位置,因为一群热情的锻炼者选择了与志同道合的健友们一起进行锻炼,而不是传统、单人和单独的训练。它的许多优点使大量会员接受了小团体训练这种形式,也让它成为提高用户粘性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学生中自然形成的小团体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以及体育教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冬莲  杨小青 《体育学刊》2007,14(7):104-107
在健美操课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法主要是采用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小组练习——课后分组练习——各小组舞台表演的教学程序。在健美操课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心;“小团体”教学法也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访问调查、形象思维的方法对翻转动作内源概念训练器的设计进行构思,丰富翻转动作训练方法的理论,提出翻转动作内源概念训练器的设计思路,以期对翻转动作内源概念训练器的实验性研究及开发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基于体育知识属性及其习得规律的探讨,询证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综合已有观点的推演与反思认为:动作是运动的基础,其发展规律和习得规律制约着人体的认知结构、技术技能结构和体适能结构。完整的动作系统是以不同动作为单元或单元的集合,动作单元则是动作被连接或组合起来构成动作链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动作单元构型和组织方式呈现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运动技术的递阶性。动作组合的方式灵活多变,受制于动作结构的客观性、有序性、序变性和其稳定性的特征,构成人体运动的特定程式,由此形成人体运动技能不同的渐进层次和类归方式。探索体育教学内容横向关联的广泛性与纵向关联的复合性,要以理解体育知识的序变特征和蓄积规律为前提,基于动作要素与体育知识蓄积规律的相关性可知,人类动作的序变性与递归性是形成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探究体育教学内容类归、分层和排列方式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3.
动作联想是健美操动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动作联想会影响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进入其头脑中的信息。采用语义网络激活的方法测查运动员的健美操动作联想,借助计算机程序进行非限制性联想实验和语义网络激活实验,对健美操运动员的动作联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语义网络的激活对于运动员熟悉动作、创编动作和完成动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体育现代化战略的重大突破和重要升华,研究认为,政府行为在我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实现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政府行为中:改革政绩评价体系,为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提供科学理念和行为指导;加强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利益协调职能,为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体制改革促进体育发展动力多元化,为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路径选择;优化治理结构和体育公共服务方式,为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示范法教学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学习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因此,武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以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所以,示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极拳运动中,通过利用呼吸与动作意识的紧密配合.来调节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以及适应性.使在练习太极拳运动中采用合理的呼吸方法,起到提高技术水平和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决赛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上动作选择趋向集中;特卡切夫类动作的连接价值凸显,变化形式多种多样;马凯洛夫类动作发展平缓基本形成规定动作;单个高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是运动员获得D分的主要途径,连接形式发展从二连接向三连接甚至四连接发展;中穿前上类接飞行动作的连接依然是成套的主要连接形式;飞行接飞行类动作连接价值突显;科瓦克斯空翻类动作成为飞行动作的主流,并有加难趋势;720°旋下依然是主流下法;教练员应积极适应新规则;尝试沿横轴和复合轴转体空翻类动作;发展更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合理处理难与美的关系;根据运动员身心特点编排个性化动作是夺得冠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闽南拍胸舞为研究对象,它是先民以舞蹈的形式,体现驱疾逐疬,迎吉纳福为内核的一种古巫现象。通过它实现人与神灵的交流。现今,它仍被广为流传,尤其在泉州地区。拍胸舞作为祭祀的主要手段的同时,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本文从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拍胸舞。通过分析一个原来纯为宗教祭祀的民间舞蹈之所以能逐步发展成为以娱乐和体育健身为主的大众活动项目的原因,进而体现出拍胸舞所蕴涵的体育健身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少年举重比赛中,不少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较高,而专项成绩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专项成绩技术动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专项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观察法,对两组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训练,发现重视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水平的。  相似文献   

20.
散手比赛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场上具体情况,通过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战术的应变性、动作的隐蔽性、行动的果断性与连续性等要素,实战比赛、观察能力训练、战术知识水平和战术训练是运动员散手意识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分析提高散手比赛攻防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