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数字地球”对数字化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简述了“数字地球”的含义及在我国的发展,阐述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让我们来共同探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数字地球”的前景,倍感欣慰。“数字地球”既是地球科学技术与空间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交融的前沿领域,更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紧密结合的结晶。“数字地球”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依托,是新的经济建设增长点,是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地球是继知识经济以后出现的又一术语和概念。文章阐述了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并对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创建数字农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农业是在“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1998年1月,美国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并宣布要在2002年完成“数字美国”建设的战略任务。1998年6月,我国提出了发展“数字中国”的战略,很快召开了“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学术研讨会,探讨发展“数字中国”的战略思路,从而开始了“数字中国”伟大工程建设。为实施“数字中国”战略,2003年3月,科学技术部组织召开了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就发展数字农业进行了探讨。所谓数字农业,就是在“数字地球”规范框架下,用现代数字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具体地讲,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种植业、畜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3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400余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这次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将奠定世界各国“数字地球”发展的基础。1、何谓“数字地球”?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把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地图到数字地球——谈人类信息基础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社会信息基础环境的每一次发展 ,都辩证地促进了人类社会及其信息基础设施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从“知识地图”到“数字地球” ,本质地昭示出人类信息不断朝着“有序化”和“序变能力”双向递进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性和虚拟化是其物化的技术保障。参考文献 12。  相似文献   

7.
1998年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部分两院院士时谈到:“前几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所谓“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讲演中提出的新概念。数字地球,是信息化地球。建立数字地球就是把地球上任何一处的信息都收集起来,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这样,人们就可以快速、完整、形象地了解地球上各个层次、各种渠道的情况,并充…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球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球”这一概念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关于“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演讲中首次提出的。1998年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部分两院院士时谈到“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文档信息立法工作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文档信息的公开与豁免、开放与保密等方面的问题的关注也逐渐增强了。对于立法人员和执法人员来讲 ,正确理解和使用“豁免”和“保密”的概念 ,将有助于我国文档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文档信息的“豁免公开”不能等同于“保密” ,在一定条件下 ,豁免是可以自由裁量的 ,但是保密则必须按照保密期的要求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在制定文档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过程中 ,一些同志常常认为凡是被列入“豁免公开”范围的文档信息 ,就属于需要保密的信息。其实 ,这是由于缺乏对“豁免”和“保密…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的呼唤——谈图书馆"馆员"的更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从“图书馆学”到“信息管理学”这一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学科发展变化而引发了“馆员”与“信息员”,从职称称谓到职能变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