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久前,我偶然加入《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虽说时间并不长,但却有很深的感触。当时正值寒假,我白天在图书馆阅读近两年的《中国学校体育》,其中的每一个栏目都非常贴近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点滴;每一期都有相关专家撰写的极具针对性的理论类文章。可以说《中国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2.
<正>一、信息互动,把握方向在《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因为成员来自于大江南北,不断更新的博文使不同地域的博友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学校体育动态: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以下简称"圈子")是《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体育工作者而搭建的一个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体育教师与各地体育教研员基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科研等方面交流互动、展示自我。"圈子"中的生活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官方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zgxxty)于2008年6月8日成立,历时近四年的成长,博客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注册会员近2200余人,博文40万余篇,总访问量近220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圈子成员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形成博文无私地发布到圈子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草根争鸣"第十期"如何形成体育教学特色"的有效回帖高达496帖,其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现筛选部分精华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zgxxty)2008年6月8日成立,历时近四年的成长,博客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注册会员近2200人,博文几十万篇,总访问量超过了200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圈子成员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利用休息  相似文献   

7.
<正>一名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否有捷径可走?形成教学特色的策略又有哪些?就这些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第十期"草根论坛"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女性体育教师,李莉不仅尽可能地完成好每一项教学任务,课余时间,还在《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QQ群"继续着"自己热爱的这项事业——帮助群友策划教案、向刚入行的"新人们"介绍自己几十年来积攒的教学经验,是博客圈、QQ群中名副其实的"老大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和QQ群让我走进了《中国学校体育》,她把全国各地的体育人聚集到一起,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在狭小天地中永远无法感受到的开放。不论年龄,不论性别,大家都是平等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见解和看法,只要一说出来,马上就有很多同行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8月底,偶遇"学体"(《中国学校体育》),走进博客圈,找到QQ群,参与BBS论坛,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与陌生。圈中一线名师,如"爱军云轩"、"离阳光最近的人"、"中学海淀龚朝晖"、"王志强"等等,看着他们的经历与成长路程,让我深感惭愧,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论坛"草根争鸣"第八期讨论主题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顾名思义即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达成相互信赖的一种心灵上的交融。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助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的"对主观能动性与学生学业评价"话题的讨论,深深地感受到要使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必须落实主观能动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进行总结、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每位教师的渴望与追求。《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草根论坛组织了关于"体育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讨论,在此,笔者摘录关于"教学特色"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的资深成员,笔者有幸得到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赠送的《爱心游戏集》。该游戏集为灾区的体育教师送去了"及时雨",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当然,该游戏集对其他一线教师也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参与了《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草根争鸣"的话题研讨活动之后,针对众多博友留下的经验性材料或者即时性留言,如何使这些经验和点滴智慧形成条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6月,《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在《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成立两周年之际,经杂志社讨论研究,决定在学体部落里选取一批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且热衷于圈子发展的教师成为杂志社特约通讯员,并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8日,应广大读者朋友们、一线体育教师的要求,《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正式开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平台,有效促进了一线教师之间、一线教师与名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通一年以来,本刊博客圈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并发展至今天的812名成员(数据在刷新中)。本期将刊登博客圈成立一周年的纪念征文,与大家一起感受广大读者与"圈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起迎接中国学校体育的未来。纪念圈子一周年活动征文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一舟漂泊树信心加入《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以下简称圈子)之初,我被博友们讨论时的精辟发言和跟帖所震撼。因自己的落后与差劲,时常噤若寒蝉,怕说错话、做错事。此时,大家非但没有耻笑我,反而给予我亲友般的鼓励和帮助,使我在分享他们的经验策略和成功与开心时,深受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参与了《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草根争鸣"活动的第18期关于"公开课"话题的研讨后,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就是从课堂教学实践者(上课者)的角度来诉说自己的感受以及要上好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有幸参与并主持了《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草根争鸣"论坛第七期的话题讨论,在此,就本期的话题讨论情况做如下总结:一、理清体育集体备课的认识体育教师的集体备课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师之间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源共享的有效环节。其中,集体是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