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第八册“小数和复名数的互化”,是教学的重点。由于进率和换算率不完全是10(如:1公斤=1000克、1吨=2000斤、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3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头绪纷乱,无从下手,再加上有的学生学习方法过死,死记小数部分各数位表示的实际意义,不会灵活运用,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2.
情境,即情景、境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适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而且能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情境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学有所思.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上“2、20、200”,然后提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200总比20和2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深思.最后他们得出了“2元=20角=200分“”2米=20分米=200厘米”等结果.此时教师顺势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们一听思维更加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2元和2.0元、2.00元相等.”教师继续追问“:2、2.0、2.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能...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91~92页例1~例4。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师:聪聪和明明是一对乐学善思的好朋友,他们经常畅游在数学王国的知识海洋里。瞧,他们又来了(课件显示),他们正被数学王国大门上的一道数学题深深地吸引了。(题目:什么情况下5=50=500?)师:你们会做吗?动动脑筋,一定行的!(学生思考片刻后再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5分米=50厘米=500毫米师:还有另外的情况吗?(学生疑惑不解)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你一定会明白聪聪和明明用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意…  相似文献   

4.
一、铺垫练习1.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有多高。(用小数表示老师身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2.填空。1角=()元1分=()元2角1分=()元()克=1千克()分米=1米()厘米=1米()毫米=1米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6份是它的()/(),9份是它的()/()。  相似文献   

5.
教“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加工,采用如下的引导方法:开始,在黑板上写出“ 5 =50 =500 ”(数字后面空两个字的距离),问:“这三个数相等吗?等式对吗?”学生当然知道它们不相等,那么,“给每个数添上适当的单位名称,能使它们之间相等吗?”学生没有想过添上不同的单位还能在它们之间划等号,于是积极思考,相互议论,可能得出一些等式,如: 5元 =50角 =500分, 5米 =50分米 =500厘米,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接着,教师针对“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又问学生如何加…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目标:知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一、旧知我回顾下面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还记得吗?1.读出下面的小数。1.2 2.50 3.09 20.552.用小数表示。3分米=()米6角=()元7厘米=()米4元5角=()元30厘米=()米10分=()元设计意图:通过读、写小数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填空: 0.7米=( )分米 0.70米=( )厘米=( )分米 问:O.7米和0.7O米相等吗? 板书:0.7米=0.70米 2.口答: 毛巾每条1元6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8.
【备课花絮】 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感觉这节课上起来比较吃力,素材比较琐碎,启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而需要讲授的却很多。尤其,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通过米、分米、厘米的互化来感知了,而现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材呈现的素材与方式都是一样的,感觉就是一次重复.只不过多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六年制数学教材中《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这一单元知识的编排,要求先教学“厘米”的认识,然后再教学“米、分米”的认识,授完这个单元的内容要5个多课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的知识编排顺序似乎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整合,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米”已有了初步的概念,如公交车上的1米线、日常生活中的米尺等。如果先教学“厘米”的认识再教学“米、分米”的认识,长度单位大小排列紊乱,不利于学生合理建构长度单位的概念。另外,先教学“厘米”的认识,1米=100厘米,这对学生理解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增加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第五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及它们的实际长度;记住“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实际测量能力与水平。为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教师应准备好不同厚度的硬纸片3块(分别编为1、2、3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应思考如何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下面以“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实践体会。“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上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厘米、米相比,毫米和分米也是生活中较常见的长度单位,同样具有可观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般…  相似文献   

12.
一、新课导入以前,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依次提问1分米等于多少米?10厘米等于多少米?100毫米等于多少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形成板书:1分米=1/10米=0.1米10厘米=10/100米=0.10米100毫米=100/1000米=0.100米然后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发现0.1米=0.10米=0.100米,表扬这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3.
“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7—68页例3,练习下十七的第3、4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2.会进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毫米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预习.1.提问: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师:米和分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也是相邻的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教师注意检查学生表示的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在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教具:幻灯机、绘有教材第68页图1、图2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1.把下面各数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3元2角5分=( )元1角4分=( )元15分=( )元6角=( )元2.说出下面的小数各是几元几角几分。1.65元0.04元5.00元3.填空: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二、新授  相似文献   

15.
罗丽 《湖南教育》2002,(9):43-43
设计思路 在生活实际中,小数的应用比整数还要广泛,有关小数的材料到处都是,学生接触也比较多。因此,教师提供具体的真实情境及与小数相关的素材,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小数的应用与意义,并且能够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量。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比如价格的表示,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数米、分米、厘米,做除法时得到的商不是整数等。但是,小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却不能完全理解,不认识小数单位。所以,本课要突出小数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小数的作用,能够用小数表示一些常见的量,会区…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6—67页例1、例2.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一、讲小数的性质。出示下面两组图,让学生观察,并填好下表。由图中的数据,得出结论:0.3=0.30,0.4=0.40.接着,再作单位换算:5分米=( )米,50厘米=( )米,500毫米=( )米,而5分米=( )毫米,所以0.5米=( )米=( )米。最后,老师激励学生人人争当小小科学家,并提出问题,要求大家从上面的图和算式中发现一条规律。在学生答问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把性质的每一个词组说完整。  相似文献   

18.
[备课花絮] 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感觉这节课上起来比较吃力,素材比较琐碎,启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而需要讲授的却很多.尤其,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通过米、分米、厘米的互化来感知了,而现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材呈现的素材与方式都是一样的,感觉就是一次重复,只不过多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但学生要真正感知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也是很困难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与"小数的意义"教学应该在什么地方有所区别呢?"小数的意义"能跳出米制单位的换算来进行教学吗?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9.
北师大版教材将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将小数认识与人民币(元、角、分)和长度(米、分米、厘米)等常见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在本课中学生将脱离具体情境从更高层次理解小数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次尝试,引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能从"形式模仿"走向"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两次进行学习.第一次是三年级下册的小数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四年级下册的小数意义。从教材的编排看,小数的意义突出的是小数意义的归纳。小数的初步认识强调两部分知识: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如:0.1元表示1角)与生活中的一些数用什么小数表示(例:1分米=0.1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