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园丁语粹     
园丁语粹霍山磨子潭中学顾志明△园丁的箴言就是用自己的心血为学生浇铸成长的熔炉、求知的台阶。△学生记忆的天幕上永远会闪烁着老师燃烧青春、照亮学生荒芜心田的光芒。△在求知的道路上,老师须站在学生的排头,拨开荆棘丛生,走出困惑迷茫,步向科学的殿堂。△教师之...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因为其心理、身体、性格等方面发展还未健全,致使其在学习时存在一些困惑,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前进路途中的指明灯,必然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航行方向。  相似文献   

3.
魏立荣 《考试周刊》2014,(46):145-145
新课改实施后,面对思想政治新教材,教师感到困惑,学生感到枯燥。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新颖的教学设计、高尚的人格魅力及扎实的基本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关键。教师努力调节"课始,兴趣生;课行,趣更浓;课末,趣犹存"的课堂心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使学生主动求知、善于求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实求知: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研究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式,从实求知是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坚持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要求民族教育田野研究从民族教育实际出发收集研究资料。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不排除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理论指导。从实求知的原则要求民族教育田野研究以求知、求是为根本目的,走出认识论的相对主义泥沼,超越认识论上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两极对立,在全面获得真实资料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高二的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的教学中,每当讲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知识时,教师和学生总会感到有点困惑,困惑之处在于:从教材来看,似乎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都定位于共性和个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而且很多复习参考书和练习也是这样讲和这样考查的。但教材中又讲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组成,世界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两者则应该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胜、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现实困惑出发,对农村中学社团建设的现实背景和积极效应两方面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过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悱”状态 ,就是认知过程中的困惑表现。有意识地制造这种困惑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实践表明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 ,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是制造这种困惑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设问题情境”。因此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一、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原则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必须注意选题。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费思量就能答对 ,则无法令学生回味、联想、思考 ,缺少刺激 ,学…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新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产生一种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惑。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6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7,(10)
感悟全新的学习理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轻松求知,快乐学习。我的困惑:写起作文来老觉得没词,词汇太少,怎么办?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困惑,自己平时的生活丰富多彩,看的书也不少,可到作文时总觉得脑中空荡荡的,没有东西可写,不知如何下笔、如何表达,写出来的文章也是语言平淡、枯  相似文献   

10.
罗漭  苗静 《辽宁教育》2006,(2):89-92
[设计理念]   1.发展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供条件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相对比,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十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诚信、大学生就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六个方面展开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体制的研究;二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四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率统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Media consumption can influence viewer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Recent research on media’s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has failed to address gender differences. Using Mere Repeated Exposure Theory (traditionally used in marketing research), this study aims to answer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regarding college media consumption and college perceptions: What types of fictional college media do college students consume? How does college media consumption differ by gender? How does fictional college media consumption relate to perceived college expectat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college students who consume high amounts of fictional college media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partying and socializing in college. High consumers of college media, however, do not believe that college media influences their college perceptions. Men are more likely to socialize in college and are more aware than women that college media influences their college perceptions.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college is difficult regardless of media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3.
A Cohort Perspective on Gender Gaps in College Attendance and Comple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last 30 years, women experienced dramatic increases in college attendance and completion. Women now make up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attenders and completers, and their numbers continue to grow.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se gender differences are driven largely by changes among women in rates of college attendance. What is causing these dramatic increases in college attendance among women? Studying three distinct cohorts representing the high school graduating classes of 1972, 1982, and 1992, this article studies two possible mechanisms leading to women’s changing patterns of college attendance: chang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changing pathways into and through college.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the effects of achievement on college attendance decisions are driving women’s increasing college attendance.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particularly the route through 2-year college to 4-year college—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enrollment and women disproportionately took advantag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High-achieving women, who in the past did not attend college, are now attending and using these non-traditional paths to increase their rates of college attendance.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就业难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高校都存在不少误区,只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心理健康程度是衡量大学生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适应大学生成长环境变化的需要;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德育教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创建机制;进一步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机制和进一步完善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相结合的监控机制等方面解决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档案在高校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评估与档案工作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档案信息是开展评估的重要内容 ,高校评估工作离不开档案信息 ,档案工作在评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开展评估也将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当代的大学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对其消费行为直至价值取向的影响。本文以2005年10月对云南省大学的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对云南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云南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理性的,消费趋势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在消费的行为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和价值观密切联系的问题,有必要通过高校的有关教育途径,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消费引导。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出现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的教育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宏观上主要体现在: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高职院校招生从"学校市场"转向"学生市场",学生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学生管理新《规定》的颁布,独生子女将逐步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在教育理念上:高等教育以能力、素质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因材施教、个性张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新的学生评价标准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重视教育的民主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育人、全员育人、教育者的不断学习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社团不仅是繁荣校园文化和倡导素质教育的载体,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来理解大学生社团建设是科学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社团建设价值目标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