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泼墨留白     
邓雨轩 《高中生》2011,(8):58-58
篆刻的古城。落款在清明时节。天青色的雾飘游在碧色的风景中,河水的起落招惹了弥漫的烟霭。 随波摇晃的木船中,茶汤三沸。我抚袖点茶,铁观音的韵味随微热的水汽氤氲,闭目微酌,唇齿中蔓延开的是淡淡的意蕴。意念中的那卷泼墨画,此刻缓缓展开……  相似文献   

2.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比如画画,一幅美丽的画卷,必定留有适度的空白。它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可谓“此处无物胜有物。”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空灵之中予人以思考、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情景中进行学习的。实践表明,热烈、活泼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情景中进行学习的。实践表明,热烈、活泼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对语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特别是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泼墨山水,顾名思义,是水墨淋漓、泼洒自如、浓淡渗变、酣畅痛快的一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泼墨山水画创作,可以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一幅极为重要的作品。然而,在两宋绘画艺术自由发展的良好氛围中,梁楷泼墨人物画的探索却并未产生应有的影响。本文尝试从梁楷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想环境及其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浅要分析梁楷泼墨人物画艺术沉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徜徉于宜昌市伍家岗区中南路小学,一幅幅装帧精美的古今书法名家作品,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师生书法学习园地,使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翰墨香,展现了该校师生弘扬中华书法艺术所留下的一串串足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山水自古迄今存在着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形态,水墨写意山水形态在文人放意纵情的豪情下,在书法用笔的极端自我表现的意识之下,演变成了一种笔墨放逸恣肆的形态表现手法.从古到今,"泼墨"技法一直备受画家们的喜爱.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本文从泼墨山水画的历史入手,分析了常见的泼墨手法,并展望了泼墨山水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范曾的泼墨人物画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具有极其个性的艺术感悟和艺术表现力。透过那些鲜活淋漓的泼墨人物我们看到的是范曾对中国古典文化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表达。他的绘画具有以诗为魂书为骨的精神,其独特的艺术主张表现在绘画的笔墨、人物的内在气韵和绘画精神上。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具有精、气、神相统一的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生当留白     
水墨画中的留白艺术是中国画的一种比较高的技巧。寥寥几笔,渲染于宣纸之上,却可使纸上无水却觉满纸是水,留出来的空白能给人带来妙不可言的遐想。人生亦当如此。留白是周国平于功成名就之时“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无用之人”的大智若愚:留白是弘一法师在蜚声文坛时斩断三干烦恼丝的决绝;留白是苏子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不忘感叹“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闲情雅致。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画风使用了丰富的东方性色彩颜料,将其泼洒渲染于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层次丰厚而又清丽妍雅,不但表达出山水自然之远近晴雨的物理空间,也表现了色彩质感本身的层次空间。其后的追随仿效者,则往往很难达到其水墨与色彩相融的璀璨炫丽境地,由是可知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绝非随兴而无章法节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设色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大千一生漫游名山大川,用眼和心摄取自然造化之美,日雕月琢,聚沙成塔,为他精彩绝伦的彩墨山水画奠定了基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正体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作品赏析等途径,重点分析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意象生成与呈现,这些意象反映了人与自然山水的通联关系,即从人本出发,把自然与人的情感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和表现,寄以蕴寓自己的人格、品操、情感等因素,目的是托物言志,缘物以寄情。泼墨泼彩意象的生成与呈现体现了张大千对自然超高度的审美感知与籍古开今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20,(1):95-99
论述张大千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下,本于中国传统士人的文化特性,承载传统绘画的本源文化,融汇传统画理的临界文化,开创了泼墨泼彩山水画的全新时代,为后来的青绿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取可用的人文历史资源和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14.
曾念 《高中生之友》2013,(10):40-41
人间四月天,江南春。 正是清明时节,朦胧迷雾似乎笼罩了全世界。细碎的雨点淅沥落下,柔软的盈袖曼舞着,只一个回旋,就已温柔轻巧地落入了江河的怀抱。雨的欢喜,江的怜意,宛如情人间旖旎的呢喃。  相似文献   

15.
冠豸 《少年文摘》2011,(3):66-70
她是想帮程小乐,她不希望他家的日子过得那么艰辛。直接给钱不好,请家教是她唯一能想到的最好理由。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张正权、张权、张爰。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艺术最大的成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我推出了《木笛》一课。《木笛》的教学我力求层层叩击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多向互动对话中,在"泣"和"诉"两个层面上铺设"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荧荧烛光告慰亡灵"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一、留白——疏密相映,天地自宽留白是相对于急收而言的。急收是指表达者因  相似文献   

18.
风景     
码头虽叫码头,但最多地只停一两艘木船,这里是十分安静的。我挑一块干净点的石头坐下,然后深呼吸一口气,湖上和背后山上的空气混在一起,凉爽而清新,一点也不像空调的风:干燥烦闷。  相似文献   

19.
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亲情。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这是1988年江泽民为纪念朱自清诞辰90周年,提笔写下的一首诗。一篇一千三百多字的短文感动了无数的学子,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朱先生和他的父亲早已离我们而去了,然而父亲的背影依然那么清晰。一个普通父亲的背影为何会有如此感人肺腑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书,可是脑海里总是浮现着门天的画面——那天,我捧着儿本书,偷偷地从教室后门溜走?我想去买冷饮解渴,路过池塘边时,看见一个穿着闩衬衣的少年,正安静地望着池水。阳光把少年的身影扣得很长,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倘若少年的眼中没有忧伤,那该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