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在《故乡》中描写杨二嫂站立的姿态“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于是就用这形象鲜明的比喻来称呼杨二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夏衍在《包身工》中记录了一位被榨干血汗的少年女工的形象:“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象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在我国的一些修辞学著作中,对这两处地方作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故乡》一文中“圆规”一词出现了四次 ,即 :1“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2“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3“然而圆规很不平 ,显出鄙夷的神色……”4“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 1994年 5月第 1版 ,1999年 10月第 6次印刷的《教师教学用书》第 6页在 1句之后明确标示此句中的“圆规”比喻杨二嫂 ,下文出现的“圆规”则是借代。那就是说 2句也属于借代 ,这显然是错误的。笔者认为 ,“圆规式的姿势”只能是明喻。那么 ,34两句中的“圆规”是借代吗 ?其实 ,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故乡》一文中的"杨二嫂",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形象。她"张开两腿",站在哪里,"细脚伶仃"的"像个圆规"的样子,不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颇具深入研究、不断玩味的余地。圆规能作图,杨二嫂此来有所图,后"图"虽非前"图",可谁又能断定,作者不是由此及彼生发联想而做出"圆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题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鲁迅《故乡》中的“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许多修辞学家常为此争论不休。 笔者认为:“圆规”既是借代,也是借喻。 且看:“圆规”一词在《故乡》中共出现了四次,前两次是无需探讨的。第三次出现的原句是“然而圆规很不  相似文献   

6.
针对《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年12期发表的《也谈“圆规”与杨二嫂》一文认为“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中的“圆规”之修辞手法,之所以是借代而不是借喻,主要在于它是杨二嫂的绰号这一观点,文章从绰号、借代、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进行了反驳,认为“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中的“圆规”是比喻式借代,而不是绰号式借代.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九义教材第十一册P10 6— 10 8《圆的认识》  教学目的 :   1 在动手操作、观察与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 ,初步掌握圆的特征。2 通过在开放式的情境中画圆 ,进一步学习圆的特征 ,学会用圆规画圆。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 ,并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  一、认识圆   (一 )发现问题 ,引起探索。   1 圆和以往学过的平面图形比 ,有什么…  相似文献   

8.
圆规作为一种常用的画图工具,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有时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下面通过几个例题的探究,谈谈圆规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的妹妹和我一样,都姓杜,叫杜金淑。杜金淑今年6岁。她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像是我们老师用圆规画出来的,那么圆。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因为我经常欺负她,所以她的眼里没有眼泪水的时间非常少。她的皮肤非常好,又白又嫩,我也没见过她用过雪花膏嘛。奇怪。  相似文献   

10.
“圆规”和“芦柴棒”是借喻与借代纠葛的典型例子:有人说是借代,因它们直接用特征代替了本体:有人认为是借喻,理由是“圆规”和“芦柴棒”是分别借来形象地描述杨二嫂与包身工肖像特征的。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呢?我们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最近阅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编的《青年文科知识问答》的"语文篇",关于"什么是借代?"有这样的举例:"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从这段还可以看出,借代不同于借喻,借喻是比喻,它的本体和喻体是类似关系,如前者用圆规作比喻,而后者则是用圆规作替代,因为‘杨二嫂'具有‘圆规'的外部特征."这种说法,我觉得很值得商榷.因为它混淆了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借代的定义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修辞学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对借代有了深入的认识。但是,在借代的划界上也出现了不少分歧乃至混乱的地方,如在同一本书中先将“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中的“圆规”作为引入借代定义的第一个典型例证,而在借代的分类中又不给“圆规...  相似文献   

13.
鸡年第一期《语文教学与研究》登载了《释<故乡>中的“圆规”》一文。该文认为“圆规”根本不是借代,而应是借喻。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在某种程度上表示赞同,但又不完全赞同。笔者认为,“圆规”既不是单纯的“借代”,也不是单纯的“借喻”。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新化县上梅中学邹质同志在给本刊的来信中提出,“鲁迅《故乡》中的‘然而圆规很不平’‘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两句中的‘圆规’,其修辞格到底是借代还是借喻?”邹质同志在来信中写到:贵刊第五期龙德贵的《借代借喻新探》指出“明显的是借喻”,而《语文学习》八五年第九期程忠勇同志的《借喻、借代分歧与解决的办法》则列举了借喻与借代的争论、认为“圆规”既有称代作用、又有比喻作用,相得益彰。主张把借代的含义扩大到包括借喻。  相似文献   

15.
鲁迅《故乡》中“然而圆规很不平”的“圆规”与夏衍《包身工》中“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的“芦柴棒”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或别的什么,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十多年;尽管1993年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取消《修辞复习提纲》而让“‘圆规’是‘用人的外部特征代替人’”的观点逃之天天,但争论尚在进行。尤其是我们这些中语教师。  相似文献   

16.
单用圆规作法,称作马斯歇洛尼圆规作图法。意大利数学家马斯歇洛尼早在十八世纪就已发现,所有用圆规和直尺可以几何作图的命题单用圆规也可以做到.当然,这里要约定:如果作出直线上的两点(射线的端点及射线上除端点的另一点,线段的两端点),就认为此直线(射线、线段)已经作出。圆规作图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能培养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上海市曾出过一道单用圆规将圆周四等分的竞赛题。下面就单用圆规等  相似文献   

17.
尺规作图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能作出很多图形,也可以作已知线段的中垂线,还可以平分已知角……但这看似功能强大的直尺和圆规对有些问题却无可奈何,其中就有3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用直尺和圆规就是作不出来,这3个问题被称为几何作图中的“三大作图不能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一些实例,介绍了圆规在物理解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     
《考试》2008,(10)
数学老师最年长,也是班主任,因此有霸占自修课的优势。那天她又占了节自修课,用来讲解考卷。她在黑板上画圆,没有用圆规,却画出了无与伦比的圆。底下一阵窃窃私语。老师慈祥和蔼地微笑:"我们把这道题研究完,然后让你们看看我的拿手绝活。"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一些实例,介绍了圆规在物理解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