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毅 《现代语文》2009,(12):122-123
安娜的悲剧不仅让托尔斯泰神伤,也让各国读者心绪难平。这是一位聪慧、美丽、善良、执著而又敢于抗争的女子。她有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可是却嫁给了头脑僵化、思想保守、虚伪成性的“官僚机器”卡列宁。与弗龙斯基的邂逅,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的追求,也一步步促使其走向悲剧的边缘。她的悲剧既不是基于性格的个人悲剧,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婚姻家庭悲剧,而是一个源于社会的家庭悲剧和源于家庭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2.
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有始必有终,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规律.由生活推及文学,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文学中所关注的一个命题就是生存与死亡.在19世纪那个缔造悲剧的时代,人的生存是无奈的,正是这种无奈使无数的人陷入到无法逃离的困境中.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尼娜虽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但都在生存困境的无奈与努力冲破世俗的限制、追求真诚自由的爱情的过程中,逃脱不了死亡的悲剧命运.她们各自以其自身不同的死亡方式构成了生命多元的终结形式,也以自身的毁灭向男权社会挑战,发出作为觉醒后的女性的呐喊.  相似文献   

3.
小说《岛》以"麻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为主体,讲述了希腊一个麻风病家庭的悲凉哀婉的故事,反映了上个世纪中期希腊在麻风病肆虐的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遭遇。文章立足弗洛姆有关爱的理论,分析小说中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安娜的悲剧命运并指出由于安娜缺乏母爱和爱的能力双重因素,以至其极度自恋、恣意放纵和身心畸形,并最终导致她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4.
王娅娴 《考试周刊》2011,(61):22-23
本文在分析安娜悲剧原因的基础上探究造成现代现代婚姻悲剧的三大因素:婚姻悲剧,出身和性格不同,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从比较学角度来看,存在着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尽管两部作品产生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但在学的内在结构上,却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本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籍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得以客观揭示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共通之处,并探寻他们的学作品在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似的学现象。  相似文献   

6.
郑笑平 《红领巾》2005,(4):139-140
对安娜爱情悲剧的解读见仁见智.安娜追求真诚的爱情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自身的幸福观和传统道德感之间的激烈碰撞,理想的爱情和现实引力之间的殊死搏杀,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受种种因素的干扰,学界一直把《雷雨》定位在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层面。但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理应从原版本进行考察,且要尽量抛开政治语境和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以还原作品的真实面目。若本此原则来解读《雷雨》,就会发现该剧首先是一部命运悲剧,这便是对《雷雨》悲剧主题的一种还原性阐释。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曹禺的创作动机——形而上的理性思索;主人公的生命境遇——"郁热"下的挣扎困境;观众的审美感受——先悲后愤之情。  相似文献   

8.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悲剧结局。悲剧的发生,和她生活于其中的不容忍爱的时代以及无爱的婚姻有关,和她把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有关,也和她思想深处的矛盾冲突有关。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剧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思想。《安娜·克里斯蒂》是其剧作之一,讲述了剧中小人物多舛的命运和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剧中几个主要意象——海、雾、陆,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觉醒》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艾德娜和安娜的悲剧成因有不少异同之处。分析比较了她俩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心态和行为,以探讨她们悲剧成因的异同点。对她们的比教给现代女性以较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安娜最终的死亡是因为安娜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无法协调个人与角色的关系,使个人对爱情的内在需要与妻子角色、母亲角色、贵妇角色和情人角色产生矛盾冲突,而导致角色的崩溃。在文化转型期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在需求与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安娜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品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35-136
《野草在歌唱》体现了女性个体在经受物质匮乏、性别歧视、以及种族偏见的挤压下,由压抑而分裂的主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殖民主义背景下女性问题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采用了"主副线平行发展,侧线穿插钩连,人物盘根错节,揭示心灵辩证发展"的结构方法,使其艺术结构具有"圆拱"史诗般的整体性、时空异常式的开放性和突入心灵深处的现代性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蒙蔽的主体意识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匿的方式。她的人生悲剧其实正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紫式部在她的代表作《源氏物语》中塑造了许多命运多舛的女子的形象。这些女性,不论地位高低,几乎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小说并非是专门为封建社会的女性而写的作品,但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揭示,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对于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紫氏部的揭露与批判以文学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6.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中,列文的命运给人很大的震撼。他对爱情、事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其疑虑自卑与忠厚善良的个性活生生地展现出一个典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70年代,在列夫·托尔斯泰求索人生的精神危机和俄国现实的社会危机交迫之时,他对生命的终极探求在其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体现得更为明确.他拷问生命的目的,无奈于时空的无限和生命的渺小,剖析生命的矛盾,寻找心灵的归宿.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构筑出他独特的生命信仰.  相似文献   

18.
杰拉尔德信奉"人类工具说"和"机器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熏陶出来的新型剥削者。他是"死亡意识"的载体,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受害者。这一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败坏人性、异化男女两性关系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当她不顾丈夫的威胁,公然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结合在一起时,整个上流社会就一起向她施加种种可怕的侮辱和非难。但花花公子渥伦斯基却背叛了她。于是她以自杀的方式向这个社会提出了最严正的抗议。安娜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当时俄国社会自身的逻辑,托翁对这一过程准确客观的描述,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先进的创作方法的成功运用,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苔丝悲剧命运的四维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巨著,主人公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从经济及社会、宗教传统道德、男主人公本质原因以及苔丝自身弱点四个维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