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旅游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和内在统一性,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文章通过对黄山市11 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旅游村进行实地调研,从经济贡献、社会文化贡献、生态环境贡献三个方面研究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贡献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促进皖南区域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和发展,但是由于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投入不足,农民和集体经济资金短缺,金融融资力度小,造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困局。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农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农村文化、医疗、教育等需求出发,研究资金的筹措渠道,管好用好有限的农村建设资金,破解资金困局。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美好乡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工程、新载体,是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伟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指导下,安徽省蚌埠市投入专项资金,制定具体方案,稳步推进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通过对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在考察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明培育等方面的基础上,依据关注强度筛选出美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为资金、政策、产业、人才、思想认识等。针对调研中反映的问题,提出积极筹措高效利用建设资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破解政策瓶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风文明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其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对“美好乡村”建设起到明显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国内外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的系统分析,深入调研肥西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路径和现状,针对该县生态资源欠丰富的特点,提出了美好乡村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可推广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公民社会”,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安徽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组织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渠道明显偏少;乡村环保NGO作用有效性极其有限;末端参与是公众参与其间的最主要方式。深究其因源于基层政府角色定位模糊,促动公众参与的意愿不高;县域环保NGO病态发育的整体态势;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较弱,缺乏环境治理热情。欲以环境“善治”而创设乡村“三美”之景,尚需要明确政府职能,切实推行民主化决策,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做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增强互动、密切合作;完善县域环境法规,有序推进乡村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富有 《天津教育》2020,(27):62-63
"教育应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使儿童在美好的学习生活中自己成为好孩子。"以美好教育理念为引领,打造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建设有品质的学校。  相似文献   

8.
美好乡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和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三农"问题仍是事关我国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美好乡村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项新举措。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一是生态宜居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灵魂;二是兴业富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三是民主法制乡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活力所在和根本保障。建设美好乡村唯有站在这一理论高度,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同步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政府财政拨付为主、贷款难度偏大、乡村资本市场融资不可预期、国际投融资渠道不畅等是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环境治理资金筹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破解乡村治理投融资的难题,需要做到:改革并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规范债券;以优势产业或特色项目的预期收益为基础,推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于环保产业发展,助推乡村环境治理;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中的涉农、环保等条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10.
1927年至1937年,黄质夫先生在南京栖霞山下,本着"乡村教育是救国的惟一政策"的宗旨,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育实践,经过艰苦创业,从校舍建设、延揽良师、开拓创新等方面入手,把栖霞乡村师范从一所破败不堪的学校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学校,走出了一条有声有色的乡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有乡村的存在,就有乡村文化的存在。乡村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新的乡村文化,新农村建设只有在新的乡村文化的规范、引导下才能取得成功;而只有深入研究乡村文化现状,找到制约乡村文化建设的瓶颈因素,才能将乡村文化发扬光大,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铺垫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和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对新农村建设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产业链角度构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能更准确地聚焦贫困人口,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喀斯特乡村地区是现阶段中国旅游扶贫的重点区域,以广西阳朔百里新村为例,通过分析该地旅游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两种模式,阐述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产业链优化路径,达到乡村旅游扶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朱煜 《历史教学问题》2009,(2):57-60,21
民国乡村教育家黄质夫在主持南京栖霞乡村师范期间,为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改善村民的生活,曾以栖霞乡师为中心,发起建设“栖霞新村”的乡村改造运动。在扫盲、生计、健康、村政、家事、休闲等诸多方面,为附近村民提供各种切实服务,使栖霞地区的乡村风气为之一新,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徽省土地整治的概况,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变化着手,通过比较,分析影响土地整治的区域差异原因,并划分不同整治区域,同时以点代面,选择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典型区域案例,总结影响美好乡村建设下土地整治的主要因素,据此探究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模式,为政府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土地整治活动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忽视或者歪曲乡村文化建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乡村文化缺失的困局。笔者通过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解读,提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启迪。韩国新村运动不仅仅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国民的社会伦理水平,如勘勉、诚信、节俭、自助、平等、合作等思想和精神,从而使新村运动逐步由政府推动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所有这些都是永远无法从资本和技术中获取的,这也许是最值得我们向韩国新村运动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乡是豫北现代工农业中心与文化重镇,对新乡农村宗教信仰的研究,特别需要置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展开。新时期新乡农村宗教信仰人数剧增,并显示三个突出特征:一是信仰上的多元性和不均衡性,民间宗教广为传布,佛教、道教相对萎缩,伊斯兰教、天主教相对稳定,基督教一元独大;二是家庭式的传承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地域性;三是结构上的三多使农村宗教信仰缺乏高级宗教的品质,不具有动机上的纯洁性,世俗功利性明显。新乡宗教信仰在新形势下,将会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产生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都地区乡村旅游兴起是在90年代,作为乡村旅游的实践案例,本文选择了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的成都锦江区三圣乡为个案,总结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乡村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研究入手,指出乡村旅游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及思路。希望以理论指导实践,使成都地区乡村旅游能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兴旺之道。  相似文献   

20.
红歌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中国它从起源到发展虽只有百年,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红歌文化以它的民族性、艺术性和革命性表达出了中国民众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反映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准则,成为当代人解读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红歌文化根植于农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如今,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西为例通过解析红歌文化,将其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文化发展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